第五十五回 替王詐降焚紀信 入帳奪印薦左車(1 / 3)

第五十五回替王詐降焚紀信入帳奪印薦左車

回前詞《鳳凰台上憶吹簫》

大軍彌集,圍城急驟,臨攻遇險驚悸。脫困無善策,眼見危矣!偏生忠臣良將,使詐計,代王乘輿。假出降,誆騙敵軍,自焚焰炬。忠義,自古推崇,誰能如紀信?卻無墓祭。為求太子師,入營尋覓。偽稱王使入帳,奪帥印,驚醒悔意。為後世,留下史冊故事追憶。

話漢王命隨何前往九江,去招降九江王英布歸順,了很多對其不利之情,項王早晚會與他算賬,英布有些猶豫不決,但表示願意背楚從漢,但要等數日才可宣布。隨何探聽到是楚使,在此催逼其出兵擊漢,便使計闖入見楚使,明九江王已經歸漢,事情敗***得英布不得不殺掉楚使,立即宣布抗楚立場。項羽知道後,立即派大軍平叛,迫使英布戰敗去投漢王,項羽知道後,決心率軍與劉邦一爭高下。劉邦憂慮戰不過楚軍,便使用陳平計策,離間項王依賴的謀將範增,利用項羽的急躁失智毛病,借楚使之口,再加散布流言蜚語,使其君臣猜忌,竟逼走了耿忠不渝的範增,達到了去智囊,削臂膀的目的,實為高明。

再範增在回彭城的途中,心情低落,懊惱萬分,又兼年歲已高,禁不住氣惱相加,忽然生起病來,跟隨的從員難於勸,隻好緊著往回趕路。將要快到家時,也是命當該絕,其背上奇痛難忍,竟長出一個惡瘡,膿包鼓脹,難於入眠,竟至廢寢絕食,路上又無良醫,如何治得病好。範增不願求生,但願思見家人,能與他們永訣!隻得催趕速行,盡快回家去,可卻病不等人,將到彭城時,背疽越痛越大,已是不堪收拾。隻好暫住旅舍,範增竟至昏迷不醒,過了兩日,範增大叫一聲,背疽破裂,流血不止,隨即身亡,壽終有七十一歲,也算是軍中最高年齡之將了。

隻因範增始終想著,這項王英武絕拔,如何偏偏聽信讒言,疑心加忌,竟弄得功敗垂成。此後楚國江山,看來恐是要被劉氏奪去,自己一腔熱血,付諸流水,豈不可歎!可惜!於是暗自嗟怨,滿腹牢騷,無處申述,日夜煎熬,茶飯不思,夜宿旅舍,翻覆難寐,也是有些想不開。從來愁最傷人,憂易至疾,範增致死,皆因如此,這時已經是漢三年四月。從吏見範增已死,忙買棺斂屍,運回居鄛,埋葬在城郭東邊。後人因他忠事項王,始終不渝,年邁從軍,智略過人,被敵構陷,死的可憐。此後便為他立祠致祭,流傳不絕,並稱縣衙庭中一口井,叫為“亞父井”!從此留作紀念,範增若在九泉之下有知,也算以此告慰了。

且項羽聽聞,範增死在路途道中,反覺傷感不已,不禁起了悔心,自思範增隨事多年,忠心耿耿,應當不懷歹意。安知不是漢王設計,要害我股肱之將,所以立誌與漢王誓不兩立,定要踏平這滎陽城,方足泄恨。所以召入鍾離昧等將,用好言撫慰一番,吩咐要用力攻城,立功重獎,鍾離昧等將也懷感奮,便揮兵拚死進攻,且四麵圍撲,日夕不休,大戰十分激烈。滎陽城內的漢軍將士,連日抵禦楚軍攻城,害的是筋疲力盡,疲憊已極,再加糧道斷絕,儲糧快要用罄,眼見得危急萬分,朝不保暮。漢王劉邦也焦灼異常,陳平張良在側,雖智略過人,也是無甚良策,隻好向眾將麵前,用盡各種激勵話語,鼓動眾人鬥誌,守城與楚軍拚殺,得以保全城中軍民,除此別無好法。

這時有一位慷慨將軍叫紀信,要為漢王替死,以解救城中王臣民眾。便入見漢王悄然道:“大王久困孤城,現在敵勢正盛,城內兵少糧空,定難守住,大王不如脫圍而出,方得保全。但敵軍四麵圍著,毫無間隙出路,須要設法誆敵,就把本將代作大王,隻是出城投降,好叫敵軍無備,然後大王可乘間出圍,就便容易多了。”漢王道:“如將軍言,我雖得出圍,將軍豈不冒險嗎?”紀信便道:“大王若不用臣言,破城之後,玉石俱焚,臣雖死又有何益?今隻死一臣,不但大王脫禍,就是許多將士,也可得保全,是一人抵萬人命,也算是值得了!”劉邦聽了,卻有些遲疑不決,紀信奮然道:“大王不忍臣死,我終不能獨生,不如就先死吧!”著欲拔劍自刎。慌得漢王連忙下座,急把他阻止,竟向他垂淚道:“將軍忠誠貫日,古今無兩,但願心護佑,共得保全,方為萬幸!”於是劉邦忙召入陳平,與其知紀信替死詐降之計。

陳平聽後,便道:“今已萬分危急,紀將軍果肯替死,尚有何!但尚須添設一計,方保無虞。”漢王問有何策?陳平與其附耳明,漢王自然稱妙。便由陳平寫好了降書,派個能言幹吏出城,送書到楚營去見項王。項羽見了來使,便展書觀閱畢,即問漢使道:“漢王何時出降?”漢使道:“今夜便當出降了。”項王大喜,即放走漢使,叫他去告訴漢王,不得誤約!否則明日屠城,漢使唯唯而出。項羽便命鍾離昧等將,領兵嚴密控製,一但漢王出城來,便將其拿下,就好將他祭刀了,鍾離昧等將也振起精神來,眼巴巴的等待著。時至黃昏,未見城中動靜,候至夜半時分,方見東門開啟,放出了多人,前後並無火炬,遠望過去,好似穿著軍裝甲胄。楚軍恐是詐降,忙將兵器高舉,就去向前攔阻。但卻聽見嬌聲高喊道:“我等都是婦女,無衣無食,隻好趁著開門時候,出外求生,還望將軍們放條生路,也好德行好報!”這也是陳平教的。

楚軍兵士細細一瞧,果然是老婦女子,隻是穿著些軍裝甲衣,不禁驚異,忙問為何如此打扮,那女人們忙是為禦寒,才取來守城兵甲穿在身上。楚兵們聽,倒也合乎情理,總是不免奇怪,都張眼看其過去,並不再加阻攔。可是這等隊伍,出了一撥又一撥,總是沒有盡頭,一時傳為奇觀,甚至西南北各方楚兵,聽後也都過來看熱鬧,弄得守禦將軍也是有所鬆懈。總道是漢王出降,便不甚顧著營寨,主要注意東門,不使漢王走脫即可。漢王劉邦便命悄開西門,帶著陳平張良夏侯嬰樊噲等將臣,急速溜出去逃走,隻留禦史大夫周苛,屬將樅公及前魏王豹同守滎陽,以保住城池。此時楚軍毫無察覺,都到東門集觀熱鬧,看那些婦女好多時才走完,約莫也有兩三千人。色將要微明時,才見城中有兵隊走出,還持著旌旗羽儀,行動遲緩慢行,又走了好一會,方見來了一乘龍車,當中坐著一位王者,黃屋左纛,前遮後擁,麵目模糊難辨。楚兵楚將以為是漢王來降,都高興的歡呼雀躍,為項王助威張勢,頓時喧嘩如雷,場麵好不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