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開電腦,開始構思輝少這個穿越的故事背景。打開一個空白rd文檔,雙手隨意地敲擊鍵盤,我胡扯八扯地寫到:
公元79年,西邊的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正忙著東征西討,四處擴張地盤,在歐洲,已經幹掉了西班牙的西哥特王國,在中亞,征服了花剌子模帝國,往東,侵入了印度河流域,早已日暮途窮的東羅馬拜占庭帝國龜縮在君士坦丁堡,居然奇跡般的接連打退了這些旋風似的侵略者。西北近鄰吐蕃跟大唐帝國有摩擦,開元十七年,瓜州都督張守珪、沙州刺史賈師順攻擊吐蕃大同軍,大破之。而此時,在更遠的西方,歐洲整體基本還處在黑暗時代,所謂的法蘭克王國也根本不值一提,大多數老百姓衣衫襤褸窮得如同乞丐,養兩頭老母豬就可以自稱貴族。不過後來在他們的老大鐵錘查理的帶領下居然也擋住了阿拉伯人的進攻,由此可知這些阿拉伯人的實際戰力很值得懷疑。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搞出了這麼一個占地一千三百多萬平方公裏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一個大帝國出來的。
不好意思,串線了。上麵的這些,跟我要寫的這篇穿越沒有半毛錢關係,但其實也不能完全沒有關係,因為就在那段時期,在人類賴以生存的這顆藍色星球上,唯一可以跟大唐帝國比肩的政治集團,那就是這號稱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國了,唐朝人稱之為大食,大概是,這些阿拉伯人,個個都是吃貨,飯量比得上一頭牛。
後來,這些阿拉伯人不斷向東擴張,因為他們個個都是吃貨,而他們那地兒,在擴張之前,除了兩河流域新月沃地那一片綠洲之外,大部分都是些幹旱半幹旱地區,一望無際的戈壁沙漠,沙漠戈壁裏長不出食物來,這些吃貨們吃什麼?所以他們才會不斷地向外擴張。在東邊,它的領土跟大唐帝國的疆域也越來越近,最後竟然麵對麵地杠上了,杠上了怎麼辦?沒得,一句話,不服就幹。不過這次,一向見誰滅誰的大唐名將高仙芝卻走了麥城,本想狠狠地揍別人一頓,卻遇上個比他還橫的,結果被強力反殺了,據失敗的原因,是歸結於友軍葛邏祿人反水。又據,這場戰役的最後結果是唐軍死了一萬多弟,隻剩下兩千人護著高仙芝逃回大唐。唉!這可是從古至今咱們中國人唯一一次跟阿拉伯兄弟麵對麵硬杠切磋的機會,高仙芝,高大哥,你怎麼就不懂得好好準備準備,給咱大漢民族爭口氣呢,真是丟人都丟到家了。你難道沒聽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嗎?
不過人家高仙芝高先生本來就不是漢人,而是個高句麗人,也不好強求人家太多,據此人不僅武藝了得,而且姿容俊美,是個大帥哥。後來,在安史之亂中受命守陝州,又因為擅自撤軍退守潼關,被大唐帝國的老大玄宗皇帝給一刀哢擦了,唉,我苦命的兄弟唷!
好吧好吧,看我這這線竄的,越來越遠了。現在還是讓我們把目光,拉回到公元79年的大唐吧,讓我們把視線,往東邊移過來一點,再移過來一點。對對對,沿著鼎鼎大名的絲綢之路,翻過蔥嶺——就是今的帕米爾高原。海拔四千到七千七百米,反正山頂上常年冰雪覆蓋,可能會比較冷,請大家多穿點衣服,注意防寒保暖,另外請大家一定帶上幾盒紅景膠囊,預防高原反應。過了蔥嶺,繼續往東,下一站就是敦煌,過了玉門關,這就進入了河西走廊了。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嘿嘿,熟悉吧,大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沿著河西走廊,繼續往東南方向前進,再走一千多公裏,到達目的地,長安。大家可以想象得到,在唐朝,這一路走下來,那可實在是不容易啊。
公元79年。長安城裏,又有大事發生了。你要問我發生了什麼大事,那我懶得跟你解釋,如果你真想知道究竟,倒是有這樣一個地方,到了那兒,自然會有人告訴你。
最好,你從西邊的金光門進城,往東,沿著大馬路,兩旁都是綠蔭蔽日的大槐樹,大槐樹的陰影下麵是鋪著石板的汙水排放係統。穿過群賢坊和居德坊,再往前走數十步,在你的右手那一邊,你會看到一個三米多寬的側門,上麵有塊匾額,上書西市兩個隸書大字,沒錯,你已經來到了長安城最熱鬧,最繁華,同時也是最有趣最好玩的地方——西市,好比今大城市裏最繁華的商業街。不過要進入西市,你還得掌握好時間,因為在長安城裏,不管是西市還是東市,都隻有在午時以後,大概就是中午十二點以後,才對市民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