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悉原委蓐收送命 覓高人蘇厲引路(中下)(1 / 3)

哪知蘇厲一聽荊軻此言,立即哈哈大笑道:“荊使果然慧眼如炬,其實我蘇氏兄弟皆為百家之大家——縱橫家蘇秦之後,當年祖上蘇秦拜鬼穀子為師,苦心專研《陰符要術》,才悟出了這合縱之術的要訣。家兄蘇代更是深得蘇氏一脈相傳的《陰符要術》的精要,曾經用在韓國雍氏之役中,但憑遣送西周一個貧乏的高都便退了楚國萬乘雄師,解了韓國之圍,可謂當時一絕。所以荊使以為家兄能通天理這倒是卻有誇大之辭了,不過家兄深懷《陰符要術》,若論合縱之術,天下恐怕無人能及。”

“難怪了,那以蘇大夫所學,比之家兄當如何?”荊軻聽了蘇厲的介紹,一下子也恍然大悟了過來,於是便又問起蘇氏二人的比較來。

“嗬嗬,荊使說笑了,蘇厲之所學比之代兄,遠遠不及也。我雖然也主張合縱之道,但卻不懂真正的合縱之術,聽聞祖上有相傳,《陰符要術》可分合縱之道和術,隻有代兄才算得上真正的合縱家的傳人。”蘇厲一聽荊軻此問,便連連推說這不能作比較,因為自己不過是合縱之術的推崇者罷了,根本不懂當中的精要。

“難怪了,我看這庸腐的官家老頭也不像個有才學的高人,不過是來魏國混口飯吃罷了。”盜昇聽了蘇厲的這番話,一邊嘴裏啃著鹿腿,一邊暗自思量著。

荊軻一聽蘇厲對於比較的結果竟是這般答話,心中頓時來了興致,且說當初燕太子丹要自己出使其他四國,好合縱五國之力以抗秦,如今偏偏遇上了這個懂合縱之術的高人,若是能得他相助,那合縱五國的大計豈不是水到渠成?

荊軻想到這裏,隨即便向蘇厲打聽道:“那不知這蘇代前輩如今身在何處?”

蘇厲被荊軻問道此處,不由得眉頭微蹙,一臉為難之色道:“這個嘛,蘇厲也確實不知,不過家兄臨走時曾有言,他此去將隱居在太行山西麓之地,至於具體地方蘇厲便真的不知了。”

太行山西麓?不正是濮陽之地嗎?荊軻一聽蘇厲的這番話語,再仔細一想這來龍去脈,頓時像撿得了寶貝一般,心中不覺大喜,因為這世間偏偏有此湊巧之事,他猜想自己來往魏大梁的路上碰到的那位騎牛老叟,便定是蘇厲口中的兄長蘇代了。

自己既為這合縱之事而來,偏偏就能遇上這合縱家的嫡傳門人,如此偶遇,豈非上天有此安排?此時若不尋得那牧牛的世外高人,豈非辜負上天的一番美意?

荊軻想到這裏,便已暗自下定了決心,定要尋得這合縱家的嫡傳門人,至於蘇厲此番所擺的宴席,他也早就無心去享受了,隻隨著蘇厲絮絮叨叨說了些無關緊要的言語,這一晚就算這樣匆匆過去了。

翌日清晨,魏大梁的城郭之上還未現一輪紅日的輪廓,一隊棗紅色的紅鬃駿馬便從東城門飛馳而出,馬背之上此起彼伏橫跨著的是白衣飄飄的風塵人士,領頭的那一位隻一個勁地鞭策著馬背,絲毫不願在行程上耽誤一分一毫。

那領頭之人是自然是墨家钜子荊軻,身後跟著的便是公輸蓉、信陵四客、地坤、杜三娘等一行人。他們此番火急火燎地從魏大梁而出,前往東麵,去的便是太行山西麓,也就是魏國的濮陽之地。當然,去那裏並非為了遊山玩水,而是為了尋找那牧牛老叟,也就是合縱家的嫡傳門人蘇代。

“我說钜子師弟,用得著這麼著急就啟程嗎?卻連一個招呼都沒跟人家蘇大夫打過便就這樣匆匆而別了。”疾馳的馬背之上,墨家八子的老二地坤隨著這上下起伏的馬背向荊軻提議道,隻因馬背起伏的太快,他的聲音顯得有些震動顫抖。

“師兄,若不及時趕往濮陽,隻怕我們將會錯過蘇代老前輩的指點,到時候五國合縱拒秦的大計恐怕再難實現。”荊軻隨口回答著地坤的問話,眼睛卻一個勁地緊盯著前方,絲毫沒有要猶豫的意思,繼續接著向地坤解釋道,“蘇大夫那裏,我已命侍人給他留了口信,隻待找到了他的長兄,我們隨後便會回來同他一起謀劃合縱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