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不期而遇的會議 下(3 / 3)

下麵慢慢地安靜了下來,立刻就有人向謝明芳提問起來,“保暖有了,但是如果天熱呢?有空調麼?”說話的正是李喆,這位兄台身材壯碩,在會堂裏正滿麵流汗中,一看就是位怕熱的兄台。此時的他左顧右盼,生怕被人一通白眼。但是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謝明芳的回答上,都是用慣了空調的,穿越了的新世界可是個連電風扇都沒有的地方啊。

“氟利昂空調是不要想了,”謝明芳笑了笑,臉色有點蒼白。“我們討論後覺得肯定沒有足夠的發電能力帶動空調運轉的。”她轉向張元的方向,張元的眼睛則瞟到潘岱臉上,潘岱扶了扶眼鏡對謝明芳搖了搖頭。

“我們建築組商量了一個替代方案,使用地下水製冷空調,原理於暖氣供暖一樣,隻是把蒸汽換成了地下水,前期投資比較大,需要打深井,蒸發器也必須用銅管。”

“可是國家不允許這種空調吧?浪費地下水。”潘岱提出了異議。

“你妹,都穿越了還關這個國家個屁的事啊?”

“就是,都不是一個位麵了,怕毛啊?”

“這個我倒是知道,可是不環保啊!”潘岱辯解道。“咱們對本時空的不滿很多是來自環境惡化,咱們跑到新世界去再這麼折騰一次,咱們的後代可不一定能找到一個新世界去穿越了啊。”

下麵的人一片靜悄悄的,沒人再說下去。

謝明芳接過話頭來。“這個倒是有辦法解決,隻要把地下水回注就行了。”她笑了笑。“其實還有一個方案,比較奢侈,低能空調。方式和這個差不多。鑒於地下十米左右一直處於恒溫二十攝氏度的狀態。可以先鑽孔達到這個深度,然後用水作為熱交換媒介在地下與建築物中循環以打到冬暖夏涼。冬天時就從地下取熱,夏天是就從地下去涼。不過有一點,營地位置處於地質活躍區域的話,就隻能供熱了。”

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向內務組長杜彥德,杜彥德聳聳肩,又望向一旁的楊銘煥,楊銘煥可是從心底裏讚同提高生活條件的做法的,讓一幫習慣了現代“養尊處優”生活的穿越眾跑到一個連電扇都沒有的新世界去辛勞工作,惡劣的生活條件肯定會讓士氣低落的。但是他又不能表態,這樣的生活係統需要的工業資源占用的噸位都讓他不敢拍板決定。他在環顧了台下所有組長一圈後,又把求助的目光投向杜彥德。

杜彥德跟他交流了好一陣眼神後,才說出了他最討厭的一句經典台詞。

“要不,這個問題我們再研究研究吧。”說完杜彥德也從自己的文件夾裏抽出一份清單來。“我這裏也有一些東西需要帶過去的。”

張元好奇地接過來看了看,“碾米機磨麵機?這些糧食加工設備就沒必要帶了吧?這些設備的零件比較易損,光是備件就要帶上一堆,古代不是有水車風車麼?咱們國家五六十年代農村可都是自己碾米磨麵的啊。”

“說的是,這樣的設備完全可以等穿越過去後讓工業組自己造嘛,帶過去未免也太占噸位了吧?”潘岱也說了起來。“噸位可以留出來給需要的部門嘛。”

“對了,”張元接著又說道,“縫紉機、拷邊機還有裁剪工具這些,我們穿越過去是搞工業革命的,你這是去搞服裝廠的啊。”

下麵眾人一陣歡笑,但是孫文彬不動聲色地接過張元手中的清單,“我們農業組支持帶糧食加工設備。”他說著把自己的清單也掏了出來,“我們農業組原本就有計劃要帶這個的,既然杜執委這裏已經提出來了,我們就不帶了。”說著他望向前麵滿頭大汗的人群道,“大家不能光看著古代的糧食加工設備啊!要是古代的東西速度快效率高的話,怎麼會被現代化的糧食加工設備所替代呢?”

“古代也用了幾百上千年啊,不也很好的麼?這樣帶過去的話又要占噸位,還要占用電力配額,用水車和風車加工不就是了?”

“不行!”孫文彬回答得很幹脆,“如果用風車和水車的話專門要建立一個磨坊,咱們剛剛穿過去哪裏有這樣的建築能力?可是糧食一過去就要開吃的。”

下麵沒人質疑了,杜彥德向孫文彬投去一個感激的微笑,伸手接過了自己的清單,“備件的問題倒是可以交給工業組去生產,我們這裏這麼多人吃飯的話,沒有專用的糧食加工設備是不行的,別說手工,就算是水力風力加工效率都不高。咱們很多人都經曆過糧折時代,一個成年人每月定量是12公斤,就算是六百人一個月也是七點二噸,這還是普通人的定量。到了新時空,大家勢必要參加重體力勞動,這個定量還要上升,假如再引入當地勞力,就更高了。”他衝麵前的人群笑了笑,“機器加工出來的糧食質量高,雜質少,大家都經曆過米飯裏麵淨是沙子糠殼的日子吧?吃個飯沒準要崩掉半顆牙的日子大家都不想再過了吧?”

下麵靜悄悄的,他接著又說道,“帶服裝加工設備的道理也是一樣的,衣服都會穿壞的,隻是個早晚問題,就算是我們有幾萬套迷彩服,但畢竟是消耗品,總是要用完的,到了那時候,你們指望到超市和服裝市場去買衣服嗎?”

“那可以作為遠景目標的嘛……”下麵有人笑著說道。

“沒錯,我們以後也是要開服裝廠的,這些設備帶過去占用的噸位並不是特別大,而且還有一個好處,就算是以後要自己仿製,這也是成熟的工程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