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一切都如同林深河的預謀完全一樣,無論是軍事委員會的海陸空與陸戰隊,都完全被蒙在鼓裏,就連七毫米金屬定裝彈的生產線此刻生產出來的子彈,也被以“特殊軍備”的名義一整箱一整箱地送到沙巴克用以進行壓力射擊測試,就連這些武器的槍管,也以每支步槍三支槍管的量進行了預備,以保證能夠測試出不同生產工藝生產出來的槍管能夠達到的最大射擊壽命。
除了這些七毫米口徑步槍,軍工委還設計了兩種衝鋒槍,第一種是仿自斯登衝鋒槍,這種衝鋒槍因為製造起來省工省料,成本非常低,在滿足最基本性能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地降低成本,根據它的前輩在戰爭中備受詬病的兩個毛病,照抄自德軍MP38的雙排單供彈匣設計特別容易卡殼,因此在軍工委的設計中,這種彈匣便被直接替換成了單排單供彈匣,以減少卡殼的幾率,但是帶來的後果就是彈匣的長度不變的情況下載彈量減少三分之一,以前三十發彈匣現在隻能裝二十發了,如果加長彈匣很可能會影響彈簧壽命,雖然也有軍工委的元老建議采用德軍的手槍彈鼓方法裝多一些彈藥,但是在測試之後軍工委還是放棄了這種想法,首先彈鼓裝彈的確簡單,擰開蓋子上好彈簧往裏麵塞子彈即可,但是手槍彈鼓的製作非常複雜,一支斯登衝鋒槍無非是四十七個零件,而手槍彈鼓裏就需要差不多二十個零件,如果使用的話以元老院現在士兵的文化素質,恐怕會記不住維護步驟導致武器損壞;其次手槍彈鼓雖然可以裝很多的子彈,但是也同樣會帶來武器沉重的麻煩,士兵手持衝鋒槍為的就是要減輕重量進行衝鋒,如果還不得不抱著一個沉重的彈鼓,估計會影響武器發揮空間。斯登衝鋒槍的第二個缺點是保險機構不可靠,很多時候甚至於一碰就會走火,在二戰中有很多盟軍士兵還沒見到敵人就被自己的武器走火導致傷亡。針對這種情況,軍工委采用了一種堪稱腦洞的解決方法,直接取消掉了原設計上的保險機構,在撞針的前端設置了一個卡子,當不需要開槍的時候直接把卡子推進去卡住撞針行程,這樣即便是因為震動而導致撞針前行,也懟不到子彈的屁股,無法造成走火。
第二種衝鋒槍則是采用了美軍M3衝鋒槍的設計,這兩種衝鋒槍使用的子彈都是九毫米的,和元老院體係的手槍彈完全通用。兩種衝鋒槍的生產都不算太過於困難,可以大量使用衝壓零件進行組裝,而且M3衝鋒槍的射速雖然不高,但是射擊可控性比斯登還要好,因此非常受士兵們歡迎。
這些武器雖然下發到了外籍軍團,但是一直都是處於對上保密的狀態,因此無論是參聯會還是軍事委員會都不知道這些劃時代逆天武器的存在。說實話,林深河一直都在盼望有一個機會能夠讓這些武器能夠親臨戰場,在戰場上收集使用的缺陷報告,但是他萬萬沒想到遙遠的大武朝竟然實現了他的願望,裝備這些武器的外籍軍團已經被元老院選定了將被派去執行一場大規模的剿匪平亂行動,而且又在寒冬季節。這簡直太符合林深河的要求了,正好可以在比較嚴酷的寒冬測試武器性能,求之不得。因此得到了外籍軍團將要出發山西平亂的消息後,林深河立刻就讓軍工委將那條七毫米金屬定裝彈和九毫米手槍彈的生產線產能開到最大,每天三班倒保證生產,確保在出發前七毫米步槍彈二十萬發和九毫米手槍彈六萬發的量,同時他還讓軍工廠加班加點又每種測試武器都生產了幾支,保證一個連的裝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