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地利,那也簡單。所謂‘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也就是說老虎和猴子在山裏麵很厲害,可要它們到水裏抓兩條魚,應該很難吧?什麼是地利,地利就是對自己有利的地形和環境。”
“同樣說到軍事。騎兵對步兵有優勢,可如果把騎兵放到山林之中,那他們反而沒有步兵靈活機動。十成實力,能發揮五成就不錯了。”
聽到這個例子,洛白頓時嚴肅起來,他恍惚明白了《山光手記》中的一句話,兵無常勢!
戰場局勢千變萬化,沒有任何經驗可循。
前人在這裏用這一招敗了對手,難不成今時今日你還能複刻那種成功?
臨場應敵,應該隨機應變,這樣才有可能成功。而不是生搬硬套,循規蹈矩。那樣隻會死得更快,輸的更徹底。
洛白忽然想要結識一下這位授課的先生了。
“最後我們說人和。”
天時地利人和,這人和最後講,應該最重要。
洛白收斂心神,靜心去聽。
“天時地利人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以人和最重要,也最複雜。”
“可我這個人最討厭複雜,喜歡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所謂人和,就是己方的優勢。”
“兵戈之利是人和,士氣旺盛是人和,糧草充盈也是人和。可人和就簡單是這些嗎?絕對不是!”
“你們可以簡單的去想,刨去天時地利,剩下的都是人和。”
這次洛白沒聽懂,至少是沒徹底懂。
為什麼天時地利都講的清楚明白,講到人和卻是稀裏糊塗呢?
但他沒有問。
先生說了,不懂不要問。
“是不是沒聽明白?我就知道你們不明白,為什麼,因為我不想講明白。等你們什麼時候回答了我最開始問你們的那個問題,你們就知道什麼是人和了。”
先生的語氣有些遲緩低沉,不再像之前那樣的激昂。
“我說過,戰爭是會死人的,死很多的人。人們都知道戰爭殘酷,可它依舊存在,而且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會有。”
不遠處傳來一聲“吱呀”的聲響,像是有人從藤椅上站起來發出的聲音。
想來這位先生是坐靠在藤椅上給他們講授,悠閑的很。
可閑適的他,卻講著如此沉重的話題,讓人也沉重起來。
“你們家裏都有院子嗎?”
這是前後不搭的一句話,黑暗中,洛白猶豫一下,剛想要回答,就聽先生繼續道:“我相信你們都有。”
這一聲自問自答,讓洛白明白一個道理:在這裏聽課的人,是不用說話的。
或者說,他們隻帶了耳朵來,眼睛和嘴巴都是擺設!
“那麼,別人進了你的院子你該如何?”
這是先生今晚問的第四個問題。
依舊是沉默。
黑暗中,所有的呼吸都很平穩,沒有一點波瀾。
“吱呀”聲再次響起,先生重新回到藤椅上,回歸了閑適的狀態。
“今天我問了很多問題,你們不用著急回答我。也不用著急問別人答案。因為連我也沒有答案,何況是別人?”
四周再次安靜下來。
洛白不知道這是先生的停頓還是講完了,但沒有人走動,他也隻能站好。
不知過了多久,黑甲戰士再次進來,走到洛白身邊道:“走吧。”
洛白這才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