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無咎沉默片刻,開口道:“鎖陰冰蠶麼……算是個麻煩。不過,還不算緊急。”
越衡宗將元玉精斛交托給歸無咎,關於此事的源流本末自然也不會瞞著他。
當初越衡宗發現荒海五行雜玉礦脈後,曾派遣門中二位功行最深的器道真人親臨此地探查。其中一位姓秦,另一位姓陸。關於如何破解此題,兩位真人觀念相左。
五行雜玉性質奇妙,五種屬性循循相生,互為其根,隻能以丹火煉化,返歸五行。如果以蠻力打碎擊破,當即化為朽灰。
秦真人以為,當先設法將雜玉運回越衡宗,落袋為安之後,有的是時間慢慢鑽研。或許機緣至時,此物自然便能發揮作用。
陸真人卻以為,這完全是多此一舉。費盡心思將此物運回,不過依舊是一堆廢石,又有何用?應當直入主題,研究煉化五行雜玉之法。雜玉所在弦蒼海雖不在四洲六海之內,宗門直接掌控不便。但是布下一枚棋子,保證不脫離視線便可。料想下界土著門派的微末道行,也不能拿五行雜玉如何。
當時越衡宗數位大能並未直接作出決斷,而是集中兩股力量,由秦、陸二人按照自己的路走下去。
秦真人從十餘種方案之中逐步試驗、刪汰,最終確定兩種成功可能性最高的方案。可是這兩種方案卻都功虧一簣。
其中一種思路,是製作一奇特的保持五行之性不壞的法寶“魚龍兜”。此物若研究成功,容積之大,足以一次運載十餘座座山嶽大小的雜玉礦脈。可是此物卡在法寶核心的最後一步,理念始終無法融會貫通,更需要用到一種紫微大世界疑似滅絕的奇物為核心。
另一條道路卻和器道無關。正是獨孤信陵所言的“鎖陰冰蠶”。此蠶有一特異的空間天賦,善能吞噬外物。而所吞噬之物在其腹中,如同進入另一規則的奇妙空間,能夠持住自性不失。等到此蠶壽盡之後,軀殼化成一種名為“蠶晶”的異物,猶如清氣凝形,一煉即化。
每一隻鎖陰冰蠶所能吞噬的五行雜玉,亦能達到數千升。冰蠶亡後,修士可將“蟬晶”連同腹中雜玉一同煉化,蠶晶在煉化的過程中自然消散,歸於無形。
不過這種方案追索下去,也有兩道難關。首先鎖陰冰蠶培養極難,兩三隻、三五隻,並不濟事。若要大量培養,須尋得一身具“玄陰地母身”體質之人。由蠶母吞噬其神魂以為養料,方能培育出千萬數的冰蠶。
“玄陰地母身”號稱“感物之身”,宿主往往附帶四品以上的靈根資質。論稀有程度,幾乎不下於一品之資者。具有這一體質的人,對於萬物品類源流異常敏銳,無一物不能洞察本源、洞悉物性。若投身於煉器、煉丹之道,有望成為一位繼往開來的大宗師。
即便越衡宗真的尋到一位“感物之身”者,也必定會大加培養。此人若投身於丹器中的哪一門,極有可能縮小越衡宗和四煉門在此道的差距。哪裏舍得將其神魂化作肥料,培育什麼鎖陰冰蠶?
至於另一道難關。以鎖陰冰蠶煉得的精玉,亦要通過一道特殊法門處置。否則大量使用此種精玉修煉之人,在臨近突破的關口必將爆體而亡。而這特殊法門,在當今之世亦幾乎斷絕。
和邁進死胡同的秦真人相比,陸真人的思路要順暢得多。
模擬修士使用丹力煉化精玉之法,製造一名為“體外之丹”的法寶,當可將雜玉礦脈煉化為五行精玉。盡管這條路同樣無比艱難,寶材的物性和修士的丹性之間,何啻於一道天塹鴻溝。但是這終究可以用愚公移山的方法達成,它的可行性是不容置疑的。
到了這一步,宗門會作何抉擇就顯而易見了。
十餘萬年之後,陸真人的構思開花結果。便是歸無咎手中的元玉精斛了。而秦真人發憤之餘再臨荒海,想要尋找第三種突破性的方案。但是秦真人最終當不曾成功,因為他直到壽盡也並未返回宗門。
將五行雜玉的情況簡單敘說一番,歸無咎道:“若不能尋到身具“玄陰地母身”體質者,鎖陰冰蠶之術並不切實用。即便尋到,從培育冰蠶到成了氣候,至少也有一二百載時間。”
獨孤信陵眉頭一皺,欲言又止。
歸無咎看在眼裏,淡然道:“有什麼話就說。”
獨孤信陵道:“那日品珍會正會。幾位後輩一言一行,心境變化,都在婢子心中。謝晉禪的孫女謝玉真著實有些異常。每每有奇物異材出場,婢子均能感受到她不同程度的情緒波動。事後細細對比,和那些登場奇物的價值高低若合符節。須知有二三十件極偏門之物,就是婢子也是定不太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