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萬家一法 百年坦途(1 / 2)

吃撐了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當年歸無咎在荒海開辟貞如島,第一次動用“元玉精斛”修煉時,曾經體會過這種感覺。而今時今日,是第二次。

現在,又是半年時間過去。此刻清萊台洞府之中,歸無咎靜坐修行之處,內外設了三道精微玄奇的法陣。陣法之內,歸無咎麵前,數百道簿冊、玉簡、圖卷,整整齊齊的列在右手邊。

另外一側,卻是隨意放置、但明顯並未啟封的典籍功訣。歸無咎望了一下,暗暗搖頭,沒想到鯨吞海量之下,竟然還能留下幾分冗餘。

這一年有餘的閉關,歸無咎所得之多,進度之快,遠超他事先預料。現在,再讓他往這些簿冊之中多看一眼。神魂之中,一種“飽脹”的感覺竟油然而生。

回味一載閉關,階段性的成就在今日落下帷幕。麵對這豐碩的成果,一直催促他砥礪前行的一副重擔,也可以稍稍放下了。

原本在歸無咎的計劃中,要做到這一步,在挑戰聖教之前先行閉關磨煉,隻是鋪墊和序曲。俟此戰之後,起碼還有要數年的清修,方能徹底廓清百宗八部經典,完成預期的目標。

今日回首,恍然若夢,幾乎教人不敢相信。

一年之前,隨著歸無咎開始以“念劍演化圖”吞噬諸宗經典奧義,創製推演“空蘊念劍”的法訣,一件奇事也漸漸凸顯。

當初在崇台會後,歸無咎縱覽一十二家經典時,除卻與“古飛劍傳承”抑或“古空蘊念劍劍鞘”相關的兩家典籍甚有分量外,其餘諸家法門,至多不過衍化數十個字,少的甚至隻有十餘個字。

但是歸無咎這一次閉關,隨著時間深入,每一家每一部的典籍之中,“念劍演化圖”提煉所得之多,簡直大出預料。

一開始,歸無咎還以為是因為流黃地脈諸宗門實力相對較弱,底蘊較薄的緣故,其餘四大地脈,或許底蘊豐厚一些。

但是漸漸的,歸無咎發現不對。

經曆銓道會,和七十七家宗門、二百餘位真傳完整交手,歸無咎心中有數。流黃地脈諸宗真傳縱然底蘊稍弱,也隻是一線之隔,依舊有範移星這等在隱宗能夠排名前列的傑出弟子。

但這次歸無咎在“念劍演化圖”之中所得,卻和從前的差距漸漸拉大。到了半年之後,甚至隨意一家實力中下,又和古劍術傳承毫無關係的宗門,所藏之秘典,都能從中汲取百字上下劍典正文。

歸無咎吸納此法時,所用的時間遠較預期為短。

直到所略覽之經典達到十分之七,歸無咎才稍微管窺背後玄機的冰山一角,發現了一個令他驚訝、振奮的事實:

本土人道文明的道法傳承,也是有完整體係的!

一直以來,在歸無咎心中。唯有精純收斂的九宗道術,才是表裏內外如一,燦爛至極的道法文明。而土著道法,卻是千家叢脞,百脈叢生,宛如荒原之上的野草,良枝莠葉雜糅不純。

或許具體的兩家道術,在某一方麵有所關聯;但是整個人道文明,卻是各自培育,野蠻生長,三千旁門各領風騷。

但是在這一次閉關之中,歸無咎才知道自己所見有誤。

這不是歸無咎一個人的“偏見”,也非是上乘道法傳人對於土著道術的歧視。事實上,哪怕是本土文明自家的修者,古今以來,也持相同的觀點。

土著文明之中的道傳,的確極為龐雜。龐雜到哪怕是有人劫道尊的閱曆,也難以看清楚其中暗藏的軌跡。

大致而論,九宗道法傳承,就像是一篇結構嚴謹的文章,其論點,論據,起承轉合,無不曉暢明白,昭然若揭。

土著文明的道傳,卻像是一部結構鬆散、無所不包的誌怪小說。當中每一段故事看似都是相互獨立,無有關聯。但作者之用意,卻是草蛇灰線、伏脈千裏,潛藏於小說之中每一個不經意的細節。

而這部書“作者”,便是這方天地!

這等深藏的玄機,唯有“全珠”所化“念劍演化圖”,方能窺見源流。

隨著“念劍演化圖”所吸納的典籍愈加增長,累積之下,其中隱藏極深的相互勾連之處,也就出現的愈加頻繁。道理發明,交相輝映,歸無咎的所得也就愈來愈多。“空蘊念劍”法門,也隨之狂飆突進,一日一新。

到了現在,歸無咎麵前尚餘下十一部經典,但是他已經“吃不下”了,也沒有食欲。因為“空蘊念劍”的前六層法訣,已經被他全部推導出來。

“空蘊念劍”神通,金丹境界時至多修煉至第三重;元嬰境界時至多修煉至第六重。而第六重之後是一道分水嶺,再往後就是近道之境,兩者之間差若天淵,非得歸無咎到了元嬰四重境之後,開始感悟破境機緣,方才可以進一步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