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雨茹從宋宛院子裏出來之後,情緒就有點低落了。
她抬頭看看,高氣爽萬裏無雲的。
她在梁家已經住了三年,她在京都呆了三年,可那又怎樣,她隻不過還是一個寄人籬下來投奔親戚的可憐人罷了。
梁府換上了新的紅燈籠,臨近中秋,人人家裏都是團團圓圓的,可她三年都沒有回過家,也不知母親在家中身體如何,那靠不住的哥哥是不是又經常令母親憂心生氣?
這三年來,她在梁家雖然過著錦衣玉食不愁吃穿的生活,舅舅舅母待她也如親生子女一般,可她的心事又敢與誰人聽,又有誰知曉呢?
心中鬱鬱,周雨茹回頭對從山西老家跟來一直在她身邊侍侯的采蘋:“你先回去吧,我自己一個人出去走走。”
采蘋年紀不過十三四歲,她的時候家裏窮父母便把她賣給了周家當丫環。起初隻是個燒火的,因為長期吃不飽飯營養跟不上所以看起來比實紀年齡還要上一些,後來周家經濟不好,下人也一減再減,她就跟在周雨茹身邊當貼身丫頭了。
少離家,再加上人也老實嘴笨,雖然梁家的下人不欺負新來的,可總歸不敢大膽行事話,因此這些年來是越看越呆了。
周雨茹這情竇初開的少女心事自然是不可能跟她了。
何況跟她了她也不明白,也許還會抬頭問她傻傻的一句:“姑娘為什麼不能嫁到梁府呢?”令人更添煩悶。
因此隻要心中有鬱鬱之氣,她便會自己一個人上街走走,買些東西以遣心中悶氣。
——反正她在梁家是有很足的月銀的,想怎麼花就怎麼花,誰還管得了她?到時出嫁了,舅舅舅母又不缺她那一點嫁妝錢,她又何必為個還不知在哪個角落疙瘩裏發財的婆家省錢?
周雨茹想著想著心情便有點起來了,對,出去走走,帶上銀子,這中秋時節街上多的是新玩意,心情不好就金錢來揮霍,再怎麼樣也不要委屈了自己。
“你回去吧,我出去了。”周雨茹甩了甩袖子,心情有些熱牽
采蘋性子呆,對此是見慣不慣了,並不怎麼擔心她的安全,應了一聲便是轉身回去了。
周雨茹走出了梁府。
街上果真是熱鬧多了,又或者是她有一段時日沒逛街了,所以看什麼都覺得漂亮,看什麼都想搬回去。
當然果真全部搬回去是不可能的。
所以她得慢慢挑。
她又沒什麼事幹,又不像京都裏那些富貴得買什麼東西都可以不看價錢的,她的月銀是多,可不是錢多就能讓人把自己當傻子!
她走進了一間首飾鋪。
那些首飾鋪裏的掌櫃半月十地便能見她來逛上一次,因此早就認識她了,見了她便是熱情地迎了上來。
“周姑娘看看這枝珠釵,翡翠透亮,菊花清高,正好跟幾後的中秋佳節應景,最適合了!”
周雨茹警剔地抬眼向他瞄了一眼,才拿過手來正反地翻著看了一遍。
然後扔回給他:“這種款式最老氣了,你這是賣不動才推薦給我的!”
掌櫃的顯然已對她挑剔的性格習慣了,聽了並不生惱,又重新拿了一件出來,“那這件呢,這件可是新上的呢,這可沒得挑了吧!”
周雨茹再看了他一眼,這才拿過來。
這是一枝灼灼的桃花式樣的珠釵,桃花有著兩片綠葉的點襯顯得顏色更新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