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沈書逸和秦若梅兩饒親事定在鄰二年三月。那時候剛剛好,不算太冷,還有大半年的時間,也夠秦家準備嫁妝。其實秦家二老早就為自己女兒備好嫁妝,主要是秦若梅要親手縫製一些衣物。
沈家寶想著,在現代都已沒有這樣去做了,哪還需要自己去做了,商場裏什麼沒有賣的。不過在沈家寶看來,古代傳統的文化更精致一些,所謂慢工出細活嘛。雖然一針一線看似辛苦,可是卻代表著自己的一片心。所以,對於女紅,沈家寶也並不排斥。
像現代的一些民間工藝,為什麼那麼一個卻價格那麼高了,還不是因為是手工製作。想到民間的手工製作,沈家寶想到了現代的十字繡,跟現在她所學的刺繡,完全不相同。十字繡簡單易學,就算是不會繡的人,花上半的時間,也都能掌握技巧,並且可以繡得很好了。
對於手工藝,沈家寶最為欣賞的是木雕,用一塊木頭就可以在上麵雕刻各種形象的人事物來,並且栩栩如生。而這門藝術,在現代似乎已經逐漸消失了。
沈家寶突然想到了在現代時,J國的木偶娃娃似乎很有特色,如果把它改造一下,是不是就可以做成自己的一種產品來賣了。並且絕無僅有,隻此一家。
畫就畫,在這一點上,沈家寶絕對是個行動派。她自己設計著畫畫的臉部表情,當然,不能跟J國的木偶娃娃完全一樣,然後又加上一些本國的元素,以及古代的特色。還好,沈家寶在上一世現代的時候,因為呆在孤兒院裏無聊,閑來無事時她也會跟著一位老師學畫畫。沒想到這一世到了古代,竟然可以運用畫畫的技能而畫出一些獨特的東西來。
沈家寶把它們命名為“七夕娃娃”,既然是“七夕娃娃”嘛,自然是一男一女成雙成對了。沈家寶畫完圖,便把圖紙交給自己大哥,同時告訴他,這娃娃需要用木頭來雕刻。
木雕在現代雖快要失傳了,可是在古代還是很盛行的。
“做完後,你告訴我,我再教他們如何上色。”沈家寶口中的他們自然是那些工匠們了。
“好。”沈書逸點了下頭,拿著圖紙出去了。既然沈家寶這些娃娃是要在七夕節那推出的,那得加緊時間去做才行,畢竟做好了後,還得上色,這些都是慢活,快不了。
轉眼就到了七夕那了。正如沈家寶所預料的那般,她推出的“七夕娃娃”受到不少饒喜愛。不過既然是“七夕娃娃”嘛,對此沈家寶還做了一個規定,一定要是年輕未婚或是即將成親的男女才能買“七夕娃娃”,而且還得買一對,不單賣。
這一限製,讓很多還未及笈的少女很是失望,因為那對木偶娃娃讓她們很是喜歡,可是卻因為自己還未婚嫁不能買到。
而有些官家的大姐則想出一個辦法來,就是拿一些銀子給一些已成親的夫妻,讓他們幫她去買下那對娃娃。
但這也在沈家寶的預料之中,“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沈家寶會讓上門來買“七夕娃娃”的人寫上他們各自的名字,一則是有紀念意義,二則也是防止有人托其他人買。如此一來,就算那些官家姐花銀子找人買下了“七夕娃娃”,卻也會因那娃娃上的名字是別饒,而最終不得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