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機不過是“劇場”的一個高管而已,以它那經不住宗冥三刀的實力,顯然不可能是這輛“有鬼巴士”的核心。
從“劇場”的角度出發:一個劇場,必然要有管理層、演員、服務人員、雜務工作從事者等,還要有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東西——舞台。
沒有舞台,劇場也就不能稱作劇場,因為失去了戲劇表演的承載者,再好的戲也演不成。而作為“移動式鬼怪劇場”,舞台與這輛大巴是緊貼在一起的,或者大巴車本就是舞台,二者並無本質上的區別。
人類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文明流行過“角鬥”,這種讓奴隸互相攻伐、以期搏得王公貴族一笑的血腥娛樂方式從來就不缺看客,也不缺滋生這種風氣的土壤。無論是幾大文明古國還是到了公元紀年時還未開化之地,都流行過“角鬥”。
然而一提起角鬥,絕大多數人率先想到的就是古羅馬。
為何?因為那裏有座世界聞名的建築“羅馬鬥獸場”。雖然名為“鬥獸場”,其實鬥的是人,當時的奴隸。僅僅是“人鬥人”和“獸鬥人”的區別罷了,主角始終是浴血求生的奴隸戰士。
全世界都沒有其它城市像古羅馬這樣把決鬥場修成了全城最豪華、最宏偉的建築的,作為地標以及該城市的代表,這座“鬥獸場”在古羅馬人心目中已經上升到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化身的高度!
當然,這還不夠,最重要的是它一直保存了下來——即使是近兩千年以後的當代,它依舊存在著,而且大致保存了原來的樣子。任何建築存在了千年都會成為人們心目中無比重要的寄托,更何況它本身就有著語無倫次的高度!
因而,現在隻要一提到角鬥,人們第一印象鐵定是古羅馬鬥獸場。不是因為那個地方的角鬥多麼有特色,而是因為角鬥的“舞台”實在太值得稱道了。從某種程度而言,那座角鬥場的意義已經超過了角鬥本身的意義。
好吧,角鬥有意義嗎?這也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以如今的眼光來看,不僅太過血腥、不壤,還是對自由的極端迫害!這樣的事仿佛就不應該存在——而“移動鬼怪劇場”與它可以算一丘之貉。
“有鬼大巴”上麵不隻有鬼,而且全是鬼:司機是鬼,前排乘客是鬼,這輛大巴車本身也有鬼!
而作為一個“劇場”,演員、編劇、導演沒了可以重新招募,隻要舞台還在,就不愁喜愛“戲劇”的有誌之輩不主動找上門來。從這層意義上來講,這輛車與古羅馬鬥獸場不隻是像,而是神似!
一如角鬥不比鬥獸場重要那樣,鬼司機、僵屍乘客也不及大巴車本身重要。這輛“有鬼巴士”本身才是最重要的,它才是這些鬼物的來源,是一切的罪魁禍首!
所以為何宗冥在看到這輛車開過來時會取消行程安排、心裏呼一聲“有趣”?有趣就有趣在這方麵!
親身經曆過這麼多妖魔鬼怪案件,見過、聽過的更多,宗冥對奇葩異類生命的見識度也算廣的了,然而他確實是第一次見著大巴車形態的鬼物——這家夥在肚子裏還養著一幫“鬼”呢!
機械類異類生命其實稀有也不是太稀有,臂如宗冥與枚婷初次見麵時逮住的那隻電池精。但它們都是以兩種種族形式出現的:電池精是屬於“妖”類,有的則是屬於“怪”類(spc有位大佬的剃須刀就屬於此類,它有了靈智,成了一隻“硬核”精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