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破關”與“過關”(1 / 2)

來不及狂喜,宗冥全身心投入到頓悟狀態鄭誰也不知道這個狀態會持續多久,可能有一個時也可能隻有一分鍾,反正在這段時間裏收獲的東西是萬金不換的,至於收獲多少就全看造化了。

其實“頓悟”相對而言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可遇不可求:不可求是真的,不可遇就談不上了。像張慧存、白瑩、宗老爺子這些老一輩,誰還沒經曆過頓悟?

要是有誰沒獲得過這種機緣靠著日複一日的修煉生生把修為堆到驚海級,宗冥就不得不一聲佩服了:這世道,像這樣甘於懇懇切前練級”的毅力帝真的不多。

別人辛辛苦苦修煉了幾年、十幾年才養成的“道心”,你一朝開悟,直接就達成了,氣人不?公平不?

然而那又有什麼辦法?修煉本就是不公平的,這個不公平的源泉就是修煉資質——它不僅劃分了普通人與修煉者的界限,還將有幸入圍修煉界的人分為三六九等。

雖一直以來都以強者為尊,但在同一勢力中到底是才能占有的資源更豐富。

投資才到底要比投資庸才所花的代價更少、見效更快、收益更高。而像宗冥這樣獲得了開悟這種機緣的才……注定了不可能跟其他人站在同一水平麵上競爭。

宗冥全心全意的投入開悟狀態,忘記了時間與空間、什麼真實和虛妄統統拋到了腦後:何為驚海級?驚海級——不就是驚海級麼?!

任何境界都是在前人已經達到的基礎上,由前人或者後人規劃製定的,像驚海級這個境界,要是前輩們規定它槳驚級”,那自然是可以的。境界名稱隻是一個代號而已,或許這個代號在某種程度上頗有深意,然而我們現實中談到這一代號,首先想到的是人而非該代號本身。

不管什麼境界,承載它的個體“生靈”本身才是“c位”。從崔嵬級到驚海級過度,修煉者終究要明白:我追求的是“真我”,而非至力量!

封林、崔嵬、驚海、沉雷……這些境界名稱並非空穴來風,都有其深意在裏邊。而崔嵬,其實也可以寫作“摧嵬”:力能開山碎石之意。這個境界主要是提高個體實力,以達到憑力量能“摧嵬”的地步。

若是從哲學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境界可以比作“方法論”——以修煉為增強實力的方法,修煉者要考慮的就是增強實力,至於為何要這麼做……先做了再,管他呢。

換而言之,處於這個境界的修煉者就好比一個“莽夫”:隻是一個勁的去修煉、提高實力、也掌握了相關技巧,他空有一身本事卻不知道該拿這身本身幹什麼,也沒搞清楚自己這麼做是為了什麼。

我們看各種演義裏似乎並沒有真正意義上“智勇雙全”的角色,要麼是勇猛有餘而智商不足;要麼是智商超群而武力匱乏;或者就是智商和武力都處在中庸的位置,沒有短板也沒有長板。

而崔嵬級就處於這個程度:力量強大,卻並不知道賦予自身強大的種種因素。這就好比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到底是欠零火候。

比“方法論”高一級的是“世界觀”。到了這個級別,修煉者就會對自己有深切的認識,他們除了懂得力量的增強方法,還明白自己為何擁有力量、為何要擁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