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邪物相殺(1 / 2)

“詛咒”一詞原意為:祈求鬼神降禍於所恨之人。隨著時代的發展,詞意又有了諸多不同。

若是單從原意來講,是鬼咒人而非人咒鬼,身為人類的宗老爺子對吊死鬼使用詛咒莫不是對象搞反了。

不過時代不同了嘛,形成了科學發展觀的現代人多少對“鬼神”一類的存在沒那麼敬畏了——或者已經從根本上質疑這些東西是否存在了。

孔聖人“敬鬼神而遠之”,受過科學教育的無神論者則把“敬鬼神”這一點都去掉了。這並非是無知亦或者不怕死,實在是結果無甚差別:那些玩意不會因為你對它不敬就找上門來加害與你;也不會因為你對它的虔誠信仰就不傷你性命。

既然如此,那還敬個錘子?於是人們對神神怪怪的東西愈發疏遠了。

妖魔鬼怪終究敵不過“真理”武器,當人類在追求“真理”的路子上越走越寬時,這些未知的、神秘的存在就不得不褪去了恐怖的麵紗。

詛咒,也就從單純的“人請鬼神來咒人”變成了“具有相關專業技能的人通過神秘學技術咒自己想害的目標(無論是人還是異類生命)”

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除了人類越發不“敬鬼神”外,就是發現了“貌似鬼神這類玩意並沒有傳的那麼邪乎。”

舊時候的神婆、巫祝咒人時總要各種求鬼問神,些“**大仙法力無邊”或者“**山君在上,跟您借個法”之類的話,什麼叫裝神弄鬼?這就是。

而當代人就很直接了,比較惡毒的詛咒也莫過於“**(人名),我詛咒你!詛咒你……”連借鬼神名義施法的步驟都省略了。

這種變化能體現人類鬼神觀念的變遷嗎?貌似可以。

如今,到詛咒已經跟鬼神之類的存在沒什麼關係了,人人可以詛咒、詛咒的對象可以是任何看不對眼的人,詛咒已經成了一種發泄情緒的方法。

至於普通饒詛咒是否會奏效?非專業人士的行為,你呢?╮(??ω??)╭

而宗老爺子的詛咒就相對專業了——雖然他主業不是幹這個的,但至少懂一些,在處理一些事件時也能用的出來。

老爺子揭開布兜,露出裏麵的盒子。

這是一個通體黝黑色的木盒,長約一寸半,寬約一寸,高半寸,六個麵都雕刻著浮雕,畫風都挺清奇的:青麵獠牙的惡鬼、有身無首的持斧壯漢、手持套索的牛頭馬麵……似冥器卻又並不是。

盒子很精美,上麵的浮雕工藝也棒,換個喜慶的顏色的話應該能當辟邪裝飾物高價賣給心中有鬼的人,供奉在家裏也能心安不少。

盒子都這麼不簡單,裏麵的東西自然不會讓人失望吧?

老爺子笑著摳開盒子上的掛鎖,打開盒子,裏麵是個玉墜:跟很多人脖子上掛著的那種玉質觀音、彌勒類似,隻是雕的並非宗教角色,而是一個穿官袍的大胡子——看著莫不是抓鬼師鍾馗?!

光看這枚玉墜的材質,對玉石行業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這塊玉絕對談不上什麼“精品”,的難聽點就是“水貨”,至少拿出去賣不會比裝它的盒子貴。

玉石材質雖不好,上麵的鍾馗雕刻卻很精美,栩栩如生的。宗冥盯著他的眼睛,感覺他也在瞪自己……瞪我?這玩意是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