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駭人聽聞的凶殺案就這麼被壓下去了。若非是處在特定的曆史時期、特定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這種事怎麼可能光打雷不下雨?
不對,確切的是都沒怎麼打雷,好比氣預報有雷陣雨實際上卻風和日麗一整那樣。
村民們是淳樸,不過淳樸從來不意味著“傻”:明眼人都看出來了,老支書這是心有顧忌呢。
那麼,是誰讓他顧忌的?自然是凶手咯。顯然,他受到了凶手的威脅,不得不把措辭放平緩。
如果隻是單個凶手,這人多勢眾的老支書肯定不會慌他:一人一口唾沫呸過去都能將他噴死了。╮(??ω??)╭
顯然,凶手不止一個,而且在老支書看來以現場群眾之力不足以壓製他們。(或者擔不起壓製的代價)
這就非常恐怖了:倪熊富是個年富力強的莊稼漢,捅死他的人肯定也不差一把子力氣。而像這樣的人在台下站著好幾個,身上是否揣著刀也不好……
這事就這麼壓下去確實不失為一個好主意(?д?|||)!
隨後,老支書下達了指令:把倪熊富的屍體先找口棺材停著,待到村裏村外恢複聯係後再報警處理。至於他那失蹤的女兒,姑且先這麼找著,實在找不到就算了:畢竟找人免不了要劇烈活動,這樣是很費糧食的……
因為這件事,村裏原本因糧食短缺造成的恐慌再度蔓延開來,而且愈演愈烈。老支書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不過他也無能為力——或者不願意再強出頭了。
怕死是饒本能,尤其是到了五十歲以後,人們對死亡的恐懼會急劇增長。老支書活了這把年紀倒是看開了很多,即便如此他也不想落得個跟倪熊富一樣的下場。
若能壽終正寢,誰想被別人往胸口捅刀子呢?
老支書知道凶手是誰:若動手的人中沒有一個叫倪長發的,打死他都不信!毫無疑問,倪長發至少也算得上是主謀,至於凶手、幫凶之流——村裏那幾個正值血氣方剛年紀的後生崽在這關頭就是火藥桶,隻要有心人一點就炸的那種。
年輕人是最容易被煽動的,因為他們年輕氣盛、血氣方剛;因為他們自以為有成熟的思維能力實際上卻並非如此;因為他們習慣性的以敵視、批判的眼光看事物……
所以,當倪長發告訴這些人:咱們各家的糧食都交上去了,要挨餓一起餓。可倪熊富這個人不僅騙大家隻有三筒米,還私藏了糧食晚上在家偷偷開灶!這樣的人放在抗戰時期就是漢奸、發國難財的賣國資本家!我們該怎麼辦?
然後,群情激奮的年輕們約了晚上偷偷潛入倪熊富家觀察情況,這一觀察就發現倪長發的句句屬實。
於是,社會的黑暗、生活的不公、理想無法實現的不甘、人際交往中受到的惡意……統統聚合在一起,徹底爆發了。
刀尖透過胸膛,狠狠紮入倪熊富某個關鍵器官內,行凶者目光炯炯有神、閃爍著似快意、似憤怒的光,就是沒有後悔。
……
“長發啊,你們這事做的確實太衝動了,唉。”倪長發家裏,村支書喝了口用寶貴的柴火燒出來的熱水,感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