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佑所的“專業人員”究竟是什麼人?自然就是他自己這類人咯。
先前提到過,趙元佑是因為在反帝反封的鬥爭中表現亮眼才被委任為西風縣縣長的,那麼具體有多亮眼呢?
光看這五百親兵對他的尊崇程度,想必此人要麼在指揮上相當有一套,要麼就是戰鬥時能身先士卒、贏得戰士們的一致敬佩。二者兼備的話……好像也不是不可能。
沒錯,在上級領導的眼中,趙元佑是少見的文武全才:文能寫反帝檄文昭告下;武能提槍上戰場衝鋒陷陣,不打死幾名敵軍是舍不得撤湍。
按理,以他的家庭出身,能文這點很好解釋,可是武呢?這位縣長大人在戰場上的表現比之民主燈塔國的一位後輩“燈塔隊長”還神!前清曆史上錄取過那麼多位武狀元就挑不出一個能在他手上撐過五回合的(衛隊長是這樣認為的),他咋就這麼厲害呢?
趙元佑的履曆中可沒有關於練武的記載,唯一可能與之沾得上邊的大概就是有一回與幾個朋友遊山玩水時用一串珠從一個道士那換了一本破爛經書,為此還受了不明真相的紈絝子弟們一頓挖苦。
實在找不到理由的話,姑且認定那本經書是武功秘籍吧。╮(??ω??)╭
然而在玄幻世界,武功秘籍是沒有市場可言的,所以他換得的那本經書其實是《真元入門》——看這名字就知道是幹嘛的了吧?
那道士將這書與他交換自然不會是因為缺錢花了,那個時代最流通的還是黃金、白銀,什麼玉石翡翠、珍珠瑪瑙之類的行情一般人壓根吃不準,所以也沒有多少人會指望著拿珠去兌錢的:君不見那南大街的古董都開始稱斤按兩來賣了麼?
道人自然不會像和尚那樣見著什麼好東西就“此物與我有緣,施主能否抬愛?”,所以道門相對於釋家在“招生”方麵競爭力要很多。
那個道人就是一眼看出了趙元佑是難得一見的修煉奇才,不忍心這樣的好苗子在世俗界蹉跎了光陰,才將修煉入門之法交到他手上。
至於以後這人是否會選擇他們道門“入夥”……那就是他自己的選擇了,道門對此一貫的態度是“幹我屁事?別打擾道爺我修煉就行,誰管你呢?”
這種行為用釋家的法是“結善緣”,不過道門是不怎麼喜歡強調緣分的,也就是是出於非逐利的目的。嗯,就當是心情好隨手打發叫花子了,不得不這種處事風格很“道係”。
就這樣,趙元佑踏上了修煉界,從菜鳥到老鳥再到大佬再到最後成為巨佬,沒有那位道爺就沒有他現在的成就,而他為人處世受其影響也很明顯:創“學術交流群”、指點後輩等行為,可以視作對那位“領路人”的致敬以及精神傳常
盡管對方隻是肆意而為之,但都無所謂了,畢竟他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有這作用就足夠了,誰知道你目的純不純呢?誰又想知道這個呢?( ̄~ ̄)
至於趙元佑是何時加入spc的——這個問題還得從spc的發展史起:在特定的某一曆史時期,spc也“蹭熱點”式的更名為“反帝反封反迷信反壓迫之社會活動聯盟”,簡稱“四反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