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戰爭中如果陣亡者數量比受傷者還多,那麼就可以明這場戰爭是極其殘酷的。而倘若一場大型戰爭(萬人級單位那種)的失敗的一方全軍覆沒,那麼十有八九是投降後遭到了處決。
大規模戰役幾乎不存在留不下幸存者的可能性,即便雙方打得再激烈,總會出現那麼幾個怕死的(或者命大的)逃過一劫。
而在華夏傳統思維中,做逃兵並不是什麼太可恥的事:這股思想的“妖風”是從儒家吹起的,孔丘去見某國君王的路上正好碰見一隊侍衛壓著一個人從旁邊過,好奇的問這子是犯了什麼事?侍衛,這人是個逃兵,好不容易給逮住了,正要壓下去“開刀”呢。
於是,孔丘就問這個逃兵為何要做逃兵?是怕是還是別的原因?逃兵:不是我怕死,因為我是獨生子,一想到自己站死了沒人贍養父母就覺得恐慌,想來想去還是孝敬父母更重要,就溜了回來。孔丘聽完後並沒有義正言辭的指責他“沒有國哪有家?國家利益大於家庭!”,而是欣慰的:這孩子是個大孝子啊!應該赦他無罪才對。
聽聽,這是什麼三觀?!關鍵是他老人家隨後還真就在國君麵前替那人求情了,國君礙於孔老夫子的麵子就把人給放了,從此以後,逃兵之風就有了官方背書,成了刹不住的邪風。
如今社會有很多厚古薄今之人,將民國時期就已經被打破神壇的孔老夫子思想又重新裝進神龕供奉了起來,咋一看甚至讓人以為人人都在學習孔子思想、儒家恢複正統地位指日可待了……然而有識之士都明白,這種所謂的“文化複古”純粹是瞎搞,是在開曆史的倒車!
過去的東西固然看起來不錯,但它肯定是不適合當今的時代了,若是僅僅因為某一事物是“老古董”、有曆史氛圍就將其拿到社會中大肆宣揚,那社會還要不要發展了?讓那些為了科學研究付出無數心血的人怎麼想?
就拿孔子思想來,他的“首孝悌”思想放在當代就與主流意識有著巨大分歧——並不是“孝悌”不重要,相反,它相當重要,但也不至於重要到一切以其為首的地步。要是大家都隻顧著孝悌、打仗時全以家裏有老人要贍養的借口當逃兵,那這個國家還運轉個錘子啊?通通當亡國奴好了!
大多數華夏人都認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華夏主流傳統思想,然而實際上呢?這隻是針對普通民眾階層的,上層建築的運轉機製從來都是“外儒內法”。不是一直在強調依法治國麼?而儒家思想一直以來都是最不待見依法治國的觀念的——若是一味“舔”儒家,社會該亂成什麼樣?
總之,有的東西既然已經被時代和曆史的發展淘汰了,那麼它的淘汰肯定是有原因的。一味的推行所謂“複古”,無異於指著從地裏挖出的古代尿壺“芳香四溢”。(′-﹏-`;)
即便如此,儒家的孝悌觀還是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而且不限於人類,它還被一些異類生命種族學了去!
當然,“孝悌”在異類生命界是沒有市場的,不過它的變種可是吃香的緊啊:很多妖魔鬼怪一聽孔老夫子“保釋”那“孝子”逃兵的事,頓覺眼前一亮:這招妙啊!以後打架溜號就可以找這樣的借口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