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關部門以及當局的有意開放下,輿論很快就發展了讓媒體人們匪夷所思的地步。
《四楚都市報》是家不知名的報,雖然名字怎麼看都讓人覺得是家大報社的刊物,然而這年頭打著響當當的名號在外坑錢的媒體還少麼?(′-ι_-`)
《四楚都市報》雖然是份娛樂報紙,但其新聞價值還是有那麼些的,所以賣給客戶並不能是坑錢:畢竟買賣雙方都是自願的,那些客戶被報紙正麵的巨幅標題吸引,為了了解“某某男星與某某女星的情感豔史”掏錢買份報紙……這種消費有啥不對麼?
這樣的娛樂報自然是不入流的,靠著花邊娛樂作賣點的媒體又離不開“打擦邊球”,而這又加深了其不入流程度。
作為《四楚都市報》的總編,龍洋在輿論引導方麵確實是一把好手。想來也是,靠著搞花邊新聞出身的要是不具備輿論引導能力,得被激烈的行業競爭搞死不可!
如今的報刊行業越來越不景氣了,同行之間的競爭壓力也在逐日加大(注意,是“逐日”而非“逐月”或者“逐年”),像《四楚都市報》這樣的花邊報的生存狀況也越發惡劣。倘若這時候再來一波報刊行業的“掃黃打非”行動,它就直接涼了。
報刊行業的蛋糕就那麼大,隨著網絡和新媒體的發展,傳統的發行單位越發守不住陣地了。每年都有好幾家有曆史、有名望、底子厚的紙質媒體宣布停刊,其他報刊雖然仍在發行,但它們都已經把工作重心調整到了網絡媒體上,紙質媒體部門宛若成了一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網絡和新媒體霸占了大半部分的蛋糕,媒體大亨們又霸占了剩下部分的大部分,剩下的邊角料才是其他報刊雜誌爭搶的對象——不搶不行啊,要恰飯的嘛,要是徹底失去了市場,這些搞傳統媒體的還不得餓死?
龍洋不是沒想過在報社開展產業轉移,比如近幾年來新媒體挺火的,可以試著搞一下。然而,《四楚都市報》的特性決定了這個構思也僅僅隻能停留在構思的層麵:它要是自己搞個新媒體網站,主營業務到底是新聞呢還是色情呢?
這家媒體的“骨子裏”流淌著黃色的血液,在紙質媒體上搞那些叫打擦邊球,要是放到網上去,那就是真·掃黃打非行動整治的對象了!
當然,一家新聞媒體的主營業務自然是新聞,否則它的報紙就應該叫做“雜誌”了。而新聞這玩意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獨家的、一種是非獨家的:前者比較能吸引眼球、也可以當做賣點,相應的獲取難度會大很多;後者相比前者要不那麼受重視,但獲取資訊的成本要低很多,而且要是事件本身具有足夠的話題性的話,反而會起到比獨家爆料更好的效果——
比如同樣的一件事,各媒體報道出來的方式就不可能一樣,而《四楚都市報》是搞花邊新聞出身的,編輯們的“筆力”那叫一個“深厚”:寥寥數語就能讓人浮想聯翩的那種……從消費者角度出發,同樣的新聞,你是願意看那些死氣沉沉、毫無亮點的報道,還是更願意看那些有意思的?
本來第二的報紙頭條已經定了,是講某二線明星出軌的事:那個明星的咖位雖然不高、還是個新人,但在鄂省本省的知名度還是挺高的,這兩年的省電視台春晚和元宵晚會都有請到他來。而他出軌的對象則是某三線模特——所謂“三線模特”,就是介紹時不配擁有姓名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