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先行者,後麵的權子就大了。
做“出頭鳥”要麵臨被槍打的風險,但同樣的,若是出頭成功了,就搶占了先機,比起後麵那些伺機而動的鳥無疑在覓食上更有優勢。
其實《鍾聲晨報》的大賣看似是機緣巧合,實際上卻是一早就注定聊:
大報有大報的傲氣,它們不屑於為了某一新聞發表一些不合時夷見解,雖然不怕麻煩,但也不想惹麻煩;
像《四楚都市報》這樣的三線報雖然平時風格較為“跳脫”,在報道這類新聞時還是一等一的嚴謹的,因為比起那些大報,它們沒有那份惹麻煩的實力和底蘊,誰也不知道會不會因為某篇報道直接就涼了。
隻傭鍾聲晨報》這樣的不入流“報”,既沒有解決麻煩的實力、也沒有生存的壓力:反正咱就是個一窮二白的家夥,無牽無掛的,還不如拚命幹一票大的呢!贏了揚名立萬,輸了幾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正是出於這種賭徒心理,創刊不過一年半的《鍾聲晨報》豁出去了。幸閱是,他們賭贏了!有了這次一炮而紅,後麵的工作就順風順水咯。?(?^o^?)?
這樣的成功當然是很難複製的,不過眼看著別人成功自己卻毫無表現本就是一種失敗。在這個恰飯越來越難的行業裏混,無論是大報還是報都對政策風向標保持著高度的敏感,而龍亥山事件就可以理解為新聞出版管理部門對新聞報道的標準已經改變!
於是,很多人激動了:終於可以不那麼思前顧後了!終於可以報道自己想傳達的觀點了!
然後……他們都涼了。
龍洋和其他人一樣激動,不過他想的不如某些人那麼遠,所以在新一期的報紙中隻是改了下對龍亥山事件的“真相”的報道——其依據出自某專家語錄,在普通人讀來還是挺具有服性的吧。
因為僅僅是就這一件事發表與《新聞聯播》不相符的內容,所以《四楚都市報》存活了下來,而一些信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同行就沒這麼幸運了:有關部門對於他們罔顧事實發表危害社會的假消息、借著“探尋事件的真相”的理由發表反社會言論等行為表示了強烈譴責,並照會法律、執行機關,該發的罰、該抓的抓、該判的怒…一時間輿論風氣驚饒正!
看著一個個同行倒台的消息,坐在辦公室裏的龍洋嚇得直冒汗,他端起茶杯又是一口金銀花茶灌了下去,心道:還好咱為人謹慎,要是這回按照平時的風格報了不相關的事,這會兒就進局子了!
雖然僥幸逃過了一劫,龍洋卻對傳統報業失去信心了:這一行真的會有前途嗎?或者真的有可能恢複以前的榮光嗎?要不……咱還是撤吧?
這,《四楚都市報》召開了全體社員會議,最終決定:逐漸放棄現有業務、謀求產業轉型,爭取兩年之內完成紙質媒體向網絡媒體的變更!
一家即將在未來攪亂娛樂圈、輿論界的“肥鯰魚”自此開始了它的壯大和製霸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