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1 / 3)

湘省這頭千年級魔物名喚“魔禮刑”,光聽這名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某部華夏古代玄幻中的角色“四大王”。

然而那畢竟是虛構出來的角色,雖然如今的華夏各種釋家廟宇中這“四大王”的塑像都不少見、論起知名度它們更是爆了魔禮刑幾條街,不過以它魔禮刑身為千年級巨魔的傲氣,也不屑於去蹭這幾位“王”的熱度。

真實的情況是:魔禮刑這個名字是它一誕生就有的,這一千多年以來它都是用的這個名字,也沒覺得有何不妥啊!為何到後來很多人一聽到它的名字就問:“敢問魔尊祖上是否是那‘四大王’?”……真真令人~令魔費解。

被問的多了也就習慣了,以前魔禮刑對這個問題視為禁忌,誰要是敢問它,就會被視為挑釁——不死不休的那種!之後免不了一場驚大戰。

到現在,殺的人(?)太多了,它覺得自己應該大度一些、要表現出千年級巨魔的氣質來,於是也就很少為這個問題發火了:畢竟有機會當著它的麵問這個問題的絕不可能是什麼角色,既然大家都是有頭有臉有地位的,它這個做長輩的(大多情況下是以長輩的姿態,偶爾也以同輩之態)更是要拿出風度來。(?_?)

其實吧,最廣為流傳的“四大王”還是根據《封神演義》裏的“魔家四將”改編而來的,而《封神演義》這本書問世的時間絕對要比魔禮刑“出道”的時間要晚,照此來的話……誰抄襲誰還不一定呢!

當然,畢竟它也是在文學領域取得了較大成就的作品,用“抄襲”這個詞未免也太不給麵子了,所以就稱“借鑒”、“啟發”吧,反正異類生命中也很少有注重版權意識的,它魔禮刑絕對不是這樣的魔。╮(??ω??)╭

魔禮刑記事以來就沒少為這個名字發過火。時候的他壓根沒必要解釋,因為那時候《封神演義》作者還沒出生呢;青年時期的它也沒必要解釋,因為那時候“魔家四將”名號還沒打出來;到了中年時期,它就覺得自己受了委屈了,於是乎將那些問它這類問題的視為挑釁、充分發揮魔族“一言不合就開幹”的作風……那也是它殺生最多的一個時期。

可以,因為這個名字的緣故,魔禮刑早早就認識到了“流量”的可怕:這是一種不講道理似的信息力量,受該力量影響者會“回歸質樸”,露出“複讀機”的本性!

當然,人家要做複讀機的話就讓他去做唄,隻不過應該沒有人願意被一個複讀機成在耳邊播放同一樣的東西吧?還是帶挑釁意味的話!

其實吧,魔禮刑這隻巨魔除了脾氣有點暴躁以外,其它都還好——至少是比較符合魔族種族特性的。至於脾氣暴躁的問題,也不單單是它自己的原因嘛,換做是誰幾百年來碰上這種辣雞問題脾氣都得暴好吧!(`Δ′)ゞ

當我們拋開所有成見來評價魔禮刑時,我們就會發現這隻巨魔意外的還闊以:除非問了它禁忌問題、否則不輕易濫殺無辜;長得還比較帥,是魔族、人族審美標準都讚賞的那種帥;性格比較沉穩、不像龍十三那樣1一千多年以來都在惹是生非、到最後關頭才醒悟,它的性子千百年以來都穩如老龜……

而且,它還是個顧家的“好魔頭”,這點翻譯成人類的話就是“宅”。

對無數想吹捧它的晚輩而言,出來的自然是“顧家”之類的好話;對人族而言,一尊千年級魔頭喜歡宅在自己洞府之內顧自玩自己的——聽起來好像很不錯誒!

正是因為它這個特性,宗閻在將其選作測試“九爺”的實戰目標時就忽視了它會不會逃跑這一問題:遵照老爺子對它的了解,這位魔頭打成為千年級以來就沒出過湘省的省界!甭是出省了,就連離開洞府、出來晃悠晃悠、透透氣都極少!而它的洞府這麼多年來也就換過一處,換的理由還是因為當地村民開山修路不心把它的“古玩室”挖開了……

嗯,這是一尊喜歡且有條件陶冶情操的魔頭,它有充足的時間和資本去玩古玩——當然,這裏所謂的“古玩”絕不是人類常言的“蘇東坡用過的象牙筷”、“某愛新覺羅氏皇帝吃過的半個韭菜包子”這類“傳奇物品”,而是更為硬耗史前生物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