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決定(1 / 2)

如今,方林濤失蹤,方辰戰死,就算二人還在之時,也隻是苦苦支撐,如今讓他們忌憚而妒忌的二人,都不在了,那麼自己推舉的那些所謂的飽讀兵書之人,真的是方林濤方辰一般的帥才嗎?

在萬衫憤怒的問話之下,他們長期養尊處優養成的思維方式,終於有所轉變,若元盧國滅了,他們就算讓文臣的地位高於武將又怎樣,他們就算身份地位完全超越了武人又怎樣,還有意義嗎?

想到此處,竟是有許多文臣背後被冷汗打濕了一片。

當然,並非所有的文臣都如此,隻是長期感覺武將的地位要超越自己,在民間,也隻有武將的事跡流傳,很少有文臣的雅事散播出去,甚至在這個剛剛過上安定生活十幾年的元盧國,很多人認為飽讀詩書,是一件奢侈,是上層人用來附庸風雅,用來消遣的事情。這些事情綜合在一起,就讓那些自命不凡的文人,感覺到憋屈,感覺自己的大才不被重視,才有了長久以來,敵視武將,想要壓武人一頭的想法。

這其中,不乏真的擁有自己獨立思想,思慮深遠,飽讀詩書,一心為國的文人才子。但是這些人,很少結黨,也自然在文人中少了話語權,被眾多同僚所排擠,而這些真正有利國策的聲音,被淹沒在眾多以爭權奪利為主的文臣中。

萬衫自從成立元盧國後,便對讀書人近乎達到了盲目信任的程度,隻要是讀書人,都能在萬衫這裏贏得足夠的尊重,他自己窮苦出生,並沒有讀過書。但他明白,打江山需要武力征服,而守住江山,讓國內安定,帶給黎民百姓安樂的生活,則需要文臣之力。隻是這些年來,他手下的文臣之首,漸漸忘記了自己的本職,看不起武人,爭權奪利。

在以往,萬衫一直都對文人極其尊重,他渴望得到一個大才,讓國家秩序更加完善,讓黎民百姓更加安樂。隻是如今,在方辰逝世後,這些當權文人的作為,卻讓自己心寒之下,大夢初醒。或許自己真的過於放縱這些文臣了,而放縱之下,或許真正的大才,便被這些外表冠以飽讀詩書,實則隻會爭權奪利,長期位居高位的人所打壓。

看來,這些身居高位的文臣之首,是該換換了,如此下去,隻會被這些人誤了國。萬衫心中已然做了些許決定。

“老元帥已去世的消息,爾等不可外傳,元帥按元盧國王侯禮於後日下葬,參加喪葬重臣,要經過嚴格挑選,務必要做到守口如瓶。

如今,隻要少數人知道元帥重傷而歸的消息,而知道方辰已死的,就隻有在場眾人,若是元帥之死之事,日後傳的沸沸揚揚,今日在場之人,朕必深究。

將南北防線守軍全部撤回錦河以東,後勤糧草的征集不可怠慢,全軍將士平日操練,不可懈怠。這條命令,還是以老元帥的帥令對外發出。”

萬衫頒布了一條條的命令,隨即意興闌珊,對著身邊不斷趕來的朝中重臣說道,“你等退下吧,讓朕靜靜。”

眾臣都知道萬衫如今心情糟糕,也不敢多說,全部躬身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