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到太子登基,老皇帝想著可以做太上皇的前一傍晚,一輛不顯眼的馬車從東門走出,隨行的隻是一個太監趕車,馬車內什麼都沒有,守城門的士兵不疑有他,直接放行。
次日。
宮人看著快到時辰,去找太子殿下的時候,等來是一屋子安靜,登基的朝服原封不動的放著,上麵還有一封信,宮人自知大事不妙,立刻把信送到太上皇的手中。
老皇帝看到信的時候,裏麵隻有寥寥幾個字:兒臣想跟陌陌周遊下,這皇位還是父皇坐著為妥。
老皇帝氣得直罵是蠢兒子,哥哥爭破頭都要的皇位,他卻在要登基之前來個離家出走,然而卻是讓他深感無奈,曾經害怕自己的皇後跟他的哥哥擁兵自重,而不惜下手毒殺,可到頭來自己卻是屬意了這個兒子坐上這個皇位,這個兒子卻撒手離開,能夠主持朝政的兒子就隻有他一個,廢物自然是看不上的,剩下的不是繈褓之中就是在無知兒,有心思的那些都被老二和老三聯手坑害,沒一個幸免的。
忽然之間感覺到原來這個皇帝的座位,還有人會感到麻煩,會不願意接手。
太子登基前由於太子離家出走,登基傳位之事自然是不了了之,老皇帝隻能自己繼續坐著,甚至乎還特地頒布詔書,太子想要多提擦民生,日後待他回京,再登大寶……
老皇帝的事情,有銀首他們頂著,荼陌跟古長軒帶著幾個傀儡人還有連十和鬆明周遊去,吃吃喝喝的,途徑每一處都會出錢讓人造橋修路什麼的,所以所經之處不少人都會過不了多久就發現他們愛民如子的太子到他們這裏啦,送吃送用的接踵而來,當然也賣力的修葺太子提出的路橋什麼的。
轉眼十年過去,到太子,百姓最多的就是他的在心仁厚,修路修橋,十年時間幾乎踏遍整個古國城鎮山村河流,每到一處便會考察文生,興修水利,指點種植事宜,以前老百姓靠收糧食,現在是遵照這太子寫的農物四時種植指南,根據各地事宜種植,收量大大提高,以前隻能溫飽,現在有存糧還能夠賣出去,以前暴雨農田被淹,現在合理利用河道,改建堤壩蓄水,整改河道疏通積水,收場穩妥妥的。
荼陌曾經回去看過原身的二伯一家,生活得還算不錯,至於奶奶他們一家生活越來越差,最後又開始來上二伯,但是有理有據的,也占不到便宜。原身父母的墳地,有二伯他們幫忙修葺,每年都有上香,打理得不錯。荼陌並沒有打攪他們,隻是悄悄的去,又悄悄的離開而已。
十年,古國太子古長軒,幫扶百姓,名聲響徹古國,就連秋國和樂國都名聲顯赫,最為津津樂道的是太子有一個紅顏知己,長得美若仙人下凡,造地設的一對,於是還有各種話本傳流坊間。
十年,荼陌跟古長軒在古國四處流浪,每到一處便讓他做善事,修建學堂收留孤兒等等,反正能夠做的好事都做了,至於錢完全不擔心,因為遇到欺壓百姓的富商官員全部沒收財產,隨後是用在修路修橋所有的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