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跟著陳閣老的時間最長,他跟方孝孺是同年科舉,可方孝孺從此飛黃騰達,一路進翰林分列六部,他卻屢考不中,最後投奔了陳閣老當個門客。他雖然科舉製藝上不不容易,可是腦子卻向來極好用,對朝中局勢也看的極準,這回事先叫人在朝中散發消息先造勢把責任都堆在陳三老爺頭上的也是他。他聽完陳閣老的話,就皺了眉頭:“現在咱們正是勢弱的時候,貿然與宋家對上,怕是不妥。”
陳家倒黴,宋家更上層樓,現在的陳家要是還敢撞上去得罪宋家,成功了尚還好說,若是又跟之前那次一樣功虧一簣,這回的陳家可不再是內閣次輔掌控的陳家了。
其他幾人紛紛附和:“此事著實有些棘手,燙手的山芋啊,咱們要是真接了,做的好了未必就能得太子歡心,做的不好了......不僅得罪太孫,以範良娣跟東平郡王的心性,也不會記咱們的情,怎麼算都不是合算的買賣。咱們當務之急,應該是在金陵先立足,做出一番成績來,努力撇清此次科舉弊案帶來的影響。”
可是這談何容易,陳閣老深深的歎了口氣,麵上神情不變,眼裏卻閃過一抹狠厲-----今天他去赴宴,尚且還有當地士子橫街攔轎,痛罵他縱容親子買賣試卷,乃是千古一大奸。他在士林的名聲已經被這次的科舉弊案給毀了,要重新修補,難上加難。
如今想要靠著官聲抹掉之前的影響是不大可能,倒不如另辟蹊徑,登上頂峰-----前朝首輔不照樣是靠著與皇帝親近而當了幾十年首輔?除此之外,前朝那位首輔可沒甚可稱道的,成天也就是活活稀泥而已。
陳閣老把自己的想法跟眾人說了:“如今想要再靠著官聲是不大可能了,這些士子們都是認死理的,這個你們應該最清楚不過。名聲壞了就是壞了......咱們要是想翻身,隻能另辟蹊徑。”現如今擺在跟前的也就是兩條路,一是重拾建章帝的歡心,可是這一條同樣難,建章帝這次縱容陶鼎湖把他拉下馬,就是為了給東宮和太子一個警醒,他不會再打自己的臉重新重用他。之所以又不殺他,是因為還念著當初泰王勢大時他擁立的那點子舊情罷了,這才想著把他打發去金陵戶部養老。
而另一條路,自然是依舊跟著東宮,可是太子這人......陳閣老苦笑一聲,雙手一攤:“太子為人諸位想必比我清楚,不用我多說。要是等咱們把金陵的織造河運拿到手獻上去,恐怕還不知得等上多少年,屆時我恐怕已是廉頗老矣不能飯了,要來這些東西,交付何人?而現如今眼前就擺著一個機會,諸公說,難不成我要推開?”
聽陳老太爺這語氣,分明是想替東宮辦成這件事的,這件事辦好了,在東平郡王跟範良娣那裏也的確是一個大功勞,楊慶斟酌一會兒,問陳閣老:“莫非是皇後娘娘要替太孫殿下選妃了?否則良娣娘娘何至於如此急躁?”
有人輕聲應和:“想必十有*就是如此,太孫殿下一旦選妃成家開府,地位就更穩了。何況皇後娘娘素來對太孫殿下看重,恐怕給他選的太孫妃地位必然顯赫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