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芳兄,你家有沒有什麼親戚是做生意的,咱們是不是可以自給自足一下!”陶誌國的這個想法並不是很出格,因為很多軍官都是有自己的經濟來源的。
“我家裏沒有兄弟做生意,好像我舅舅在桂林做點小生意。”呂勝是貧困孩子出身,讀書進軍校才有了今天,家裏三兄弟,一個姐姐,都已經成家,呂勝是老二卻至今仍是孤家寡人。
“好,等忙完這一陣子,讓你舅舅來一趟梧州,我們也做點生意。”陶誌國已經開始憧憬了。
“誌國,我聽說你二哥是在縣城做生意了,你應該讓他也過來才對,人多力量大嘛。”呂勝提醒道。
“對啊,我怎麼把這個事給忘了,對對對,叫上我二哥!”陶誌國是真忘記了,因為他不是原來的那個人,哪有那麼深的記憶力。
“誌國,我看你該回家去看看了,從梧州到容縣,要不了幾天,回去看看家裏人吧,你這好不容易回廣西了不回家看看,以後戰事一起可就沒時間了。”
陶誌國是想回去看看,但是怕到時有什麼意外,說錯什麼話,露出破綻。算了,既然擁有了人家的身體就得尊敬人家的家人。更多的是要為以後打算。
“等過完這段時間吧,我抽空回去看看,出來也三年了,期間都沒有回去過,跟著部隊東征西討。誌芳兄呢,你不跟我回去?”
陶誌國和呂勝都是都是容縣人,隻是是不同的鄉鎮。
“我就先不回去了,我們兩個主官都不在,部隊怎麼辦?還是你先回去,之後我再回去吧。”呂勝考慮的十分周到,確實是,兩個主官不在要是出現軍情是很麻煩的。
“是我欠考慮了,還是誌芳兄有大局觀。我有誌芳兄相助何愁大事不成!”人有的時候就是需要有那麼一個人為自己考慮,這樣自己就可以做很多事情。
陶誌國可能腦子裏的知識比呂勝要多,但是說到處理事務還是呂勝比較在行,前麵已經說過,呂勝就好像是陶誌國的管家,什麼是都替陶誌國打理好。
其實說實在的,這個蔣軍和桂軍的參謀長其實是雙重職責的,不像紅軍,還加多了一個政治委員。所以你要說到底是蔣軍、桂軍的參謀長厲害,還是紅軍的參謀長厲害,真說不好。
雖然桂軍沒有這個政治委員的職位,但是政治教育方麵是沒有落下的,有的時候甚至比紅軍的要厲害。
呂勝的長相給人一種親切感,再加上他那讓人感覺輕鬆的笑容,這無疑為他做政治工作增加了不少好處。士兵們很願意去聽他的講話,他也能用簡單易懂的話來教育士兵,相處起來十分融洽。
像從桂林城龐漢楨那裏拉來的兩個團,呂勝幾乎天天都去個兩趟,噓寒問暖,聊聊家常,畢竟大家都是廣西人,而且呂勝東的方言還挺多,白話、客家話、桂柳話、壯話等等。
有一次陶誌國看到他同時跟幾個人說著不同語言的時候不禁嚇了一跳,這可真是個人才,廣西什麼多?少數民族比較多,十裏不同音呀!會兩三種語言的很多,會好幾種語言的人真是太難得了。
總之,呂勝給陶誌國的感覺就是,這人很牛逼,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