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最終還是沒有踏進到小鎮裏,而是從小鎮邊上的一條公路繞過,一路向著北方前進。一路上,公路兩邊上到處可見的,就是荒蕪和累累白骨。一條條村落,死一般寂寞。有著衛星即時功能的李易,沒有什麼忌憚地開著自己的反引力懸浮汽車,在無人的公路上飛馳。十幾公裏下來,一點人煙也沒有,除了荒野還是荒野。上麵的枯草,似乎說明末世的蒼涼。
“鹽,還真是好東西啊,如果說人們的生活中,什麼是最不可少的東西,第一是讓人不至於餓死的糧食,第二就是鹽了。”
天閣早期的鹽,都是姬軒逸早在末世之前就提前準備,所以在食鹽上,早期還是能夠勉強夠用的。在隨著城市的大量收複,一個個內陸鹽田又開始出鹽,從而保證了整個天閣的鹽供應。柴米油鹽醬醋茶,說明人類對鹽的依賴,可是在天閣裏,大量的鹽保證了充足的供給,所以並沒有發覺小小的鹽花,會有多重要。
可是才初進入到北方,僅僅是從一個小鎮上,陳解東的嘴裏,李易才突然正視這個問題來。如果天閣沒有鹽,自己可以從去移山填海。可是其他勢力呢?在鹽田被毀去,在切斷食鹽的供給之後,會怎麼樣?也許十天半個月沒什麼感覺,可是一個月呢?兩個月叱?三個月半年呢?
人不吃鹽不行,吃鹽過少也會造成體內的含鈉量過低,發生食欲不振,四肢無力,暈眩等現象。吃飯時菜裏如果不放點鹽,即使山珍海味也如同嚼蠟。鹽不僅是重要的調味品,也是維持人體正常發育不可缺少的物質。試想一下,你們的菜中不加鹽,一二頓能勉強吃掉,周而複轉全是沒有鹽的菜,換了誰,也不可能吃得下了。
如此重要的資源,在和平年代,有著漫長的海岸線,有著數目龐大的鹽田和內陸鹽井。可是末世裏,鹽田的破壞,人口的稀少,很多原因製約了鹽業的發展。想想,各勢力沒有什麼存鹽的時候,切斷他們針對鹽的補給,情況會怎麼樣呢?
結果會有二個。第一,暴起反擊,將破壞者消滅,重建鹽田;第二,向擁有鹽的勢力屈服。
無論那一個,都有著致命的打擊。國人的性子,在李易看來,就算自己切斷了其他勢力的食鹽供給,他們隻會向當局施加壓力而已。如果當局無能為力,就會引發暴火,到時候無論怎麼燒,獲得的一方,都是天閣這一方。要說他們會將目標對準天閣,奮力一擊,在李易看來,純屬是一個笑話,隻要自己向他們伸出橄欖枝,還會有反對的聲音嗎?
李易沒有想到這一次北方之行,這麼快就有收獲。如果從鹽手上入手,到時候就可以不以兵而謀事,隻需要依靠這些軟刀子,就可以瓦解一個個頑強的勢力。這正是讀書萬卷,不如行路千裏。呆在天閣裏,會讓一個人的眼光變得狹隘,看不清前方的道路,迷失在短暫的成功當中,而輕視了其他的勢力。
有了收獲的李易,心情自然不錯,在到達知允縣不遠後,才是將反引力懸浮跑車給收回到空間庫裏,這才是向著知允縣走去。
小鎮上的經曆,告訴李易,很多東西,往往就是在平淡普通中露出破綻。為此,李易特意在荒野裏走了一段,給自己的衣服留下一點痕跡之後,又是利用自己能夠控製基因的能力,改變著自己的皮膚基因。很快,一個全新的李易,已經新鮮出爐。
被太陽曬得黝黑的皮膚,臉上有著歲月的滄桑,一雙大手有著一層厚厚的老繭,無論怎麼看,都是一位老實巴交的中年農民打扮。特別是後背背著的一小袋麥子,更是神來之筆,根本上就是讓李易將農民這個角色,演得出神入化。無論怎麼看,也不可能有人看得出破綻來。
這就是造化境,功參造化!
末世人口的稀少,一般都會是集中在大城市裏居住。在天閣裏,有一些地方,數百公裏內是沒有人煙的。為了這些地方的安全,天閣不得不派出部隊,每五十公裏就成立一個士兵站,好保證經過的車輛,全都安全的。可是北方這一帶,似乎有些不一樣,人口同樣也是集中在大城市,可是像小縣小鎮上,還有是生活著一些人的,隻是數量很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