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武將和文士(1 / 2)

嶺州城西和城東,相較於城北,都要繁華許多。

而為世人所敬仰的韓府,就坐落在城東。

相較於那些清談狂論,自命不凡的士族門閥乃至寒門學子;嶺州的普通百姓都更尊敬這些守土衛國的大將,不屑於武夫的文人們路過韓府甚至可能要當著門口守衛的麵吐上幾口唾沫。

而偶爾的幾個普通百姓,都會在韓府門口微微頷首,露出飽含敬意的目光。

即便韓老將軍已經退下,韓府的光景大不如前;他們依舊是嶺州城內數得上號的名門。

韓府的院落采用中分式結構修建,大門比較簡易,徑直入內,走過右側的荷花池,就是韓家現任家主,韓應的書房。

嶺州境內之人對韓應了解不多,大多來自於說書人口中,他幼年曾隨父出征南疆,立下一定戰功;後韓老將軍辭任,韓應承襲三品軍侯之位,不任軍職,常年生活在嶺州之內。

兩道深厚的長眉,堅挺有力的背脊,在書房當中握著筆練習書法。

‘風’;‘字’;‘營’。

蒼勁有力的筆法,三個大字躍然於紙上。

韓應垂首,滿意地看著自己的作品後歎了口氣,將紙卷了起來,放到身後的書櫃裏。

“父親!”

一個穿著青灰色長袍,頭發梳著整齊的青年有些慌亂地走進了韓應的書房,手撐著腿,疲憊地喘了兩口粗氣,明顯是火急火燎地趕來,路上都來不及休息。

“定晨,你又怎麼了。不是讓你做事不要著急麼,成何體統。”

韓應無奈拂袖。

自己的長子,韓定晨,模樣稱不上英俊;為人憨厚,早年給他安排了一門與一位舊友之女的婚事後,主管著韓府下的幾門不算大的生意,配合著韓府享有的高額俸祿,全府開支不成問題。

雖是長子嫡孫。

韓應倒也不在乎他的能力問題,隻希望他能平和地打理韓府。

有時候做事太過急躁,是韓應現在對他最不滿的地方。

父親曾經嚴厲教導過韓應,做任何事都不能著急,著急會誤大事;韓應曾經猜測過與父親早年的經曆有關,但他沒多問,而是一直嚴格地把父親的家訓秉持下來。

“對不起,對不起。父親,是我不好,下次一定改。不過,出事了,我得來和你說。”

韓定晨連連點頭表示自己知錯。

“算了,什麼事,這麼著急?如果是以前的那些小事,就不需要和我說了,生意上的事我還是信得過你的,要用錢的話,府裏還有,拿去用便是。”

韓應把筆放下,坐在椅子上看著立在麵前的韓定晨。

“不,不是錢。父親,是賈家,賈家出事了。”

“賈南安?他又怎麼了,他和那幫士子成天喜歡罵我的事我知道。七大世家掌握皇朝命脈,三大權族占據皇朝所有高職,其餘四大家族更是威懾一方,除去這些年逐漸勢弱的許家外,另外三家可都是堪比藩王的一方諸侯。他們不敢當麵罵他們,就隻敢背地裏討論;在嶺州幾家有名的茶樓辯論時,拿我們韓家舉例倒是不少。怎麼,罵就罵了,忘記了爺爺以前教的,不要在乎別人罵你?”

韓應皺眉說。

他知道自己的這幾個孩子與自己和父親不同,受嶺州那些文士的影響,都頗為愛惜顏麵,不似當年行伍出身的韓應父子。豪閥之間,笑談韓家式微時,幼年上過學,讀過不少書的韓定晨甚至與他人爭論到大打出手。

“不是,父親。真不是罵我們,孩兒已經記住父親的教誨,不與他人爭論。是賈家丟臉丟大了這回。”

韓定晨鼓鼓的兩側臉頰甚至憋出一絲笑意:“父親可還記得,賈家那頭小倔驢?”

“小倔驢?你說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