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通美酒佳肴招呼,楊聰很快便和俞大猷、湯克寬、史文齋等人混熟了。
眾人商議了一陣,史文齋和史禮齋兄弟當場便應承下來,請他們的父親出馬幫楊聰引見徐階,俞大猷更是借著酒勁,一個勁的說要去揍陳文傑那小子一頓。
楊聰當然知道事情沒這麼簡單,人家海商四大家族連私通倭寇的事情都敢幹,揍人家一頓有用嗎?
很有可能,你揍人家一頓會遭到更瘋狂的報複。
這一記悶棍之仇要報可沒這麼容易,想讓陳文傑這家夥收手更難。
他很清楚,陳文傑的問題,要想解決,相當的麻煩,因為他身後的海商豪門勢力太恐怖了。
這種情況下,俞大猷這種高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能引為知交,至少龍溪陳家想要他的命是不大可能了,而且,接下來的倭寇之亂將愈演愈烈,惠安楊家如果沒有這麼一位抗倭名將罩著,別說保住家產了,保住命都難。
徐階那邊還要等史文齋兄弟的消息,楊聰決定,先想辦法拿下俞大猷再說。
當天晚上,他便借送客之機跟薛南塘詳細了解了一下俞大猷的近況,第二天,他便開始著手拉攏俞大猷的計劃了。
俞大猷的情況和史料上記載的差不多,他的一生簡直就是一部超級惡搞史,不是他惡搞別人,而是他被命運惡搞。
這俞大猷雖然為人耿直,沒什麼心機,本身卻著實是個難得的人才,他五歲就能讀書識字,十五歲就考取了秀才功名,如果讓他繼續讀下去,他考個進士估計都不是什麼問題。
可惜,這個時候,命運跟他開了個天大的玩笑,他剛考上秀才不久,他父親便去世了!
他家雖然是世襲百戶,生活並不寬裕,相反,因為屯衛本身就沒什麼俸祿,世襲百戶這種虛職俸祿更低,因此他家日子一直都過的緊巴巴的,特別是他父親去世以後,他家更是舉步維艱。
因此,他不得不棄文從武,襲承百戶的職位,去領取那微薄的俸祿,同時參加武舉,去博個好前程。
還好,他武術上的成就遠比文學上的成就要高,他二十一歲便奪取了福建武舉院試第一,二十四歲的時候更是勇奪南直隸武舉鄉試第一,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武舉人,或者說武解元。
可惜,命運總是跟他開玩笑,他雖然是武舉鄉試第一,卻因為沒錢打通關節而無法獲得俸祿更高的實職,更為奇葩的是,因為沒錢赴京城參加武舉會試,他連獲取武進士的機會都沒有!
這命運是何等的臥槽啊,一個文武雙全的世襲百戶竟然沒錢去參加武舉會試,甚至年近三十的他還沒有成親,就因為家裏實在是太窮了!
沒錢,對俞大猷來說是個大大的杯具,對現在的楊聰來說卻是個大大的機會。
你沒錢,正好,我有啊!
當然,有錢也不能直接往俞大猷身上砸,如果直接往他身上砸,很有可能會適得其反,有時候,砸錢也要講究技巧。
第二天一早,他便帶著兩千兩私房錢,直奔俞大猷老家而去。
俞大猷的老家並不在永寧衛崇武所,而在濠市濠格頭村。
濠市是個鄉裏,隸屬晉江縣四十二都,位於清源山西北方向,離泉州府城大約四十餘裏,楊聰卯時就坐著馬車出發了,辰時左右,一行三人便抵達濠市,侯之坦和彭福一路問過去,很快便找到了濠格頭村。
這年頭,馬車在城裏都不多見,到了鄉裏,那更是稀罕物,且不說那馬車價值幾何,光是一匹馬都要幾十兩,這會兒的鄉裏有幾十兩積蓄的人家本就不多,就算是鄉紳也不大可能把這麼些花在置辦馬車上,也就是說,這會兒在鄉裏,馬車是相當罕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