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聰雖然假假也是個讀書人,出書這種事情他還真沒考慮過,至少來到明朝這一年多時間裏他還沒想過要出書。
當然,他沒想過出書並不代表不能幫別人出書,王宣畢竟是俞大猷的老師,這個麵子說什麼都得給。
而且,幾百兩銀子對他來說也不算什麼。
這會兒老太爺楊榮已經按照當初的約定每個月給他劃撥一成的紅利,雖然這一成紅利沒有想象中的上萬兩一個月,但也差不了多少,他現在可以說是錢多的發燒,燒個幾百兩對他來說壓根就不算個事。
在王宣期待的目光中,他假假意思伸手在書堆中拿起一本,想裝模作樣的看一下,再裝出很欣賞的樣子,誇獎幾句,然後再談出書的事情,這樣就算是給足人家麵子了。
不過,他剛拿起一本書,瞬間便被封麵上的書名給吸引了。
書名竟然是《金石篇》,而不是什麼《易理》,又或詩歌散文什麼的。
這《金石篇》寫的又是些什麼呢?
他有些迫不及待的翻開手中的書,仔細看起來。
這書裏麵的字一看就是手寫的,雖然比較工整,但卻沒有印刷的看上去那麼舒服。
不過,裏麵的內容卻著實讓楊聰目瞪口呆。
這《金石篇》寫的竟然是已知金屬的開采、冶煉、鑄造和加工等等,書中的內容著實讓他大開眼界,原來,這個時代的人對金銀銅鐵等常見金屬的開采、冶煉、鑄造和加工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比如冶煉,這個時代的人已經掌握了很多種合金的冶煉方法,而且技藝已經相當的成熟。
《金石篇》並不是一本,而有很多本,另外還有《磚瓦陶瓷篇》、《舟船篇》、《絲綢布匹篇》、《丹青染料篇》等等,很多很多實用的東西,內容他也大致看了一下,有大致講述原理的也有直接講述方法的。
他將幾十本書翻完之後,不由陷入了沉思。
王宣還以為他是在考慮要不要出錢將這些書刊印出來呢,所以,壓根就不敢吭氣,隻是眼巴巴的看著他。
其實,楊聰考慮的不是掏錢印書的問題,而是改變大明的問題。
他剛穿越過來那會兒就曾想過要改變大明的一切,讓大明擺脫亡國的命運,走向富強,但是,他當時也就憤青般的激動了一把,匆匆定了個靠科舉步入仕途的目標,至於具體怎麼改變大明的一切,他還沒仔細考慮過呢。
就算自己金榜題名,就算自己通過各種方法掌控了朝堂大權,接下來怎麼辦呢?
難道學那些權臣玩弄權術,隻手遮天?
他知道,玩這些是沒用的,大明不是沒有出現過權臣,就算能隻手遮天,就算能使得吏治清明,那也隻能治標,讓大明多苟延殘喘幾年,根本沒有多少實際意義。
要改變大明,要讓大明變得富強,光玩弄權術是沒用的,還必須有些具體而又切合實際的方法。
以前他還沒想到具體的方法,這會兒看到王宣寫的這些書,他終於隱隱有了一些想法。
大明之所以滅亡,說白了就是因為土地兼並,這是曆朝曆代都避免不了的絕症,一個封建王朝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必定會出現嚴重的土地兼並,一旦大部分老百姓因為土地兼並而無法生存下去,那這個朝代離滅亡就不遠了。
這個絕症其實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他們卻沒有辦法改變。
楊聰以前也沒有什麼好辦法,但是,現在,他貌似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這個辦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發展技術,讓大明的技術領先世界,不管是軍事方麵還是農業方麵,又或者工業方麵都遠超世界各國,這樣一來土地兼並就不會成為一個無法治愈的絕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