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言,字公瑾,江西貴溪人,正德十二年丁醜科進士,位列三甲第三名,初授行人,後進兵科給事中。
他這履曆並沒有什麼出奇之處,比起嚴嵩來都差的遠了,嚴嵩可是弘治十八年乙醜科進士,步入仕途比他足足早了十二年,而且嚴嵩是二甲第二名,還選上了庶吉士,進了翰林院,是妥妥的“儲相”。
按理來說,嚴嵩的職位肯定要超過夏言,因為不論學識和資曆嚴嵩都比夏言強,但是,這事偏偏就這麼怪,這會兒嚴嵩還在南都金陵當禮部尚書呢,而夏言卻已經成為內閣首輔的熱門人選,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夏言之所以能夠超越嚴嵩成為內閣首輔的熱門人選,就靠一個字:剛!
他就如同那犀利的平頭哥一般,看誰不順眼,上去就是幹,不管你是誰,不管你多強大,不把你幹趴下,我就趴下!
他這種性格可是官場大忌,按理來說應該會死的很快,他為什麼升官升的比嚴嵩還快呢?
原本,按他這種性格,的確活不長,或者說在官場上待不長,但是,正因為他看誰不順眼,上去就是幹,反而獲得了嘉靖的青睞,因為嘉靖繼位之初,他便看嘉靖不順眼,直接一份奏折上去,把嘉靖給教訓了一頓!
他的奏折其實也沒什麼,大致意思就是,皇上,您不要什麼事都跟宦官商量,然後就做決定,這樣很容易被宦官蒙蔽,您應該多聽聽內閣的意見,實在不行您就召集大臣廷議,總之,聽信宦官之言管理國家大事是不對的。
這奏折可以說平常的很,大臣數落皇上的不是那是大明朝的特點,曆代大明皇帝基本都被大臣教訓過,至於皇帝會不會因此發火,那就要看大臣們為什麼教訓他們了,像夏言說的這個,的確有道理,嘉靖也不是那種昏君,什麼忠言都聽不進去。
於是乎,嘉靖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表揚了夏言一番,並按夏言說的改了。
這事整的,夏言還以為嘉靖是一個什麼忠言都聽的進去的明君呢,其實壓根不是這麼回事,嘉靖雖然不是昏君也算不得明君,他也不是什麼忠言都聽的進去,他之所以這麼給夏言麵子,主要還是看中了夏言的性格。
好家夥,竟然連朕都敢教訓,那還有什麼人是他不敢教訓的,朕就需要這樣的猛人,去教訓那些不聽話的朝臣!
緊接著,嘉靖便命夏言去收拾武宗正德皇帝留下的那些驕兵悍將,夏言果然猛的一劈,他不管不顧,一口氣裁掉了三千多皇宮侍衛和京城宿衛,將武宗正德皇帝留下的那些驕兵悍將清理一空。
緊接著,嘉靖又命夏言去清理皇莊,把那些外戚、勳貴、宦官侵吞的民田全部查出來,歸還給老百姓,結果,夏言不但把武宗正德皇帝寵信的宦官趙靈給收拾了,甚至連建昌侯張延齡給收拾了。
這樣搞了幾年,嘉靖是把他給用爽了,但是,他卻不怎麼爽,因為他的職位升的太慢了,他這麼一頓狂幹,得罪了不知道多少權貴,結果卻隻升到了正七品的都給事中,這不等於白幹了嗎?
他可不是什麼楊白勞,他也想升官,他也想掌權,但是,皇上就是不給他升,怎麼辦呢?
這個時候自然得找原因,他仔細一觀察便發現,皇上並不是不喜歡給人升官,相反皇上很喜歡給人升官,但是,皇上給人升官是有條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