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五十七章 被人當槍使了(1 / 2)

大明王朝為什麼會滅亡,眾說紛紜。

有人說是因為天災,有人說是因為人禍;

有人說是文官集團幹的好事,有人說是太監惹的禍;

有人說是後金太強,有人說是大明太弱;

有人說天啟必須負責,有人說崇禎必須背鍋。

甚至還有人說,大明之亡始於正統、始於嘉靖、始於萬曆......

其實,封建王朝都有其共性,而一個封建王朝的滅亡,大多有一個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土地兼並。

很多封建王朝都是如此,越到後期,土地兼並就越嚴重,越到後期,土地就越往少數人手裏集中,而真正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往往會慢慢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從而產生饑荒,產生動亂,王朝也會因此走向滅亡。

大明王朝之所以走向滅亡,究其根本,同樣是因為土地兼並,天下大部分土地都被兼並了,農民沒了活路,唯有造反,正是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消耗了大明最後一點國力,大明才會顯得如此不堪一擊。

說到大明的土地兼並,最凶狠的莫過於這些皇室宗親了,他們或許因為被剝奪了太多的權力而變得無所事事、無所適從,以致對物質、對金錢、對土地等等這些,能撈到手的,能讓他們享盡榮華,窮奢極欲的東西,都顯得貪婪無比。

他們的貪婪那是相當恐怖的,足以用貪得無厭來形容,不管兼並多少土地,都滿足不了他們的胃口,不管撈多少錢,他們都覺得不夠,好像他們生下來就是為了兼並土地,壓榨百姓一般。

這些皇室宗親具體兼並了多少土地還沒人具體統計過,總之,一個親王不會少於萬頃,一個郡王不會少於千頃,像萬曆朝的福王和潞王,剛一就藩就是幾萬頃耕地,後麵他們還拚命的兼並,拚命的兼並,永遠都不知道滿足。

大明總共才八九百萬頃的耕地,而有明一朝分封的親王就多達六十多位,郡王到最後更是膨脹到了上千位,他們兼並的土地之多,可想而知。

就拿河南周王府一係來說,其後代衍生出來的郡王就多達七十多個,以致汝南、順陽、新安、永寧、汝陽、鎮平、宜陽、遂平、封丘、羅山、內鄉、胙城、原武、鄢陵、河陰、項城、宜陽、潁川、義陽、汝陰、臨汝、沈丘、上洛、魯陽、臨湍等等等等七十多城都成了周王府郡王的封地,這數量是何等的恐怖!

到明末崇禎朝,土地兼並最嚴重的河南的耕地差不多有八成在皇室宗親手裏,還有山西的耕地差不多有七成在皇室宗親的手裏,其他諸如陝西、湖廣、四川、山東等地,被皇室宗親兼並的土地多則六七成,少則四五成,也就是說,光是這些皇室宗親就占據了天下大半的耕地,其他還有公侯勳貴,還有文官集團,還有太監等權力階層都在瘋狂兼並土地,老百姓怎麼活得下去,不造反才怪!

現在,嘉靖還意識不到這點,晉王更意識不到這點,楊聰卻清楚的很,大明王朝之所以滅亡,有一大半原因就是因為這些皇室宗親兼並土地太瘋狂。

他們就是貪得無厭,自取滅亡!

這幫不知死活的蛀蟲,兼並這麼多土地拿去陪葬嗎?

楊聰是越想越氣,但是,他卻一再告訴自己,不能衝動,不能衝動。

衝動是魔鬼,衝動的人很有可能變成魔鬼,而冷靜的人才能降服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