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聰在想著怎麼收拾陳達,陳達自然也在想著怎麼收拾楊聰,不過兩人一時之間都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
陳達是局限於山西一地,權力雖大,卻管不到楊聰這個京官,他要想收拾楊聰,還是得靠內閣大學士夏言。
楊聰則是苦於對山西不大熟悉,陳達都幹了些什麼他也不清楚,所以不知道從哪裏著手好。
他在晉王府和朱新椣商議妥當,簽下契約便回到了定襄,而這時候他還不能回京城,因為他父母還必須把銀子給晉王府交了,並派人去接手十萬畝租下的地,同時還得趕緊收購糧食,派人送去大同鎮換取鹽引。
這些都不好假他人之手,大多隻能他父母親自操勞,所以,他父母一時半會還不能跟他去京城。
他可是專門來接自己父母的,不帶雙親回去自然是不可能的,而且,他還想找個法子收拾陳達呢,京城他同樣不急著回去。
那麼,怎麼收拾陳達呢?
他考慮了很久,終於想到一個不錯的辦法,那就是利用韃子入寇一事做文章,這點可是夏言“教”他的,夏言當初就利用這招讓聶豹和張時徹差點吃了個悶虧,害得張時徹差點沒當成南京戶部尚書。
這一招用來對付陳達貌似也不錯,跟此事關係不大的聶豹和張時徹都能牽連到,這邊鎮密布的山西,被韃子入寇了這麼多次,難道山西巡撫就沒一點責任嗎?
而且,他還想了解一下,韃子為什麼能肆虐邊鎮,同時也想實地看看,九鎮邊軍為什麼就拿韃子沒一點辦法。
大明九鎮邊軍數量其實很多,可以說多到恐怖,根本就不是一個北元韃靼部可以比擬的。
這點,楊聰已經跟崔浩和朱炳忠了解過了,按大明立朝之初洪武年間的編製,大明九鎮邊軍數量達到了恐怖的一百六十多萬!
當然,現在的邊軍數量已經沒有那麼多了,大明九邊曆經了幾次變革,邊軍數量銳減的比較厲害。
比如,成祖永樂年間,經曆了靖難之役,九大藩王或內遷或削權,九鎮邊軍數量出現第一次銳減,從一百六十多萬降到了一百二十多萬。
又比如,英宗正統年間,由於土木堡之役明軍大敗,傷亡慘重,九鎮邊軍數量出現第二次銳減,從一百二十多萬降到了八十多萬。
不過,就算大明邊軍數量銳減,那也不是一個北元韃靼部可以比擬的,就拿山西的三個邊鎮來說,宣府鎮、大同鎮、太原鎮,三鎮邊軍數量就有二十多萬!
這其中,宣府鎮萬全都司下屬萬全左衛、萬全右衛、宣府前衛、開平衛、龍門衛等十五個衛所六個守禦千戶所,邊軍共計九萬餘。
大同鎮山西行都司,下屬大同左衛、大同右衛、朔州衛、鎮虜衛等十四個衛所三個守禦千戶所,邊軍共計八萬餘。
太原鎮山西都司,下屬太原左衛、太原右衛、振武衛、平陽衛等九個衛所十三個守禦千戶所三個群牧所,邊軍邊軍六萬餘。
這些都司衛所的屯衛跟內陸那些純屯田的屯衛可不一樣,他們都是有兵器的,而且編製比較全,就算有屯衛逃逸了,也會很快補上,他們就是邊軍,如果外敵入侵,他們拿起武器就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