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言這招著實厲害,明明是一件事情,卻讓三個人分別上奏彈劾,這樣不但造成了很多人發現楊聰不法的假象,還給了嘉靖想象的空間。
嘉靖會怎麼想?
很簡單啊,葉鏜彈劾楊聰徇私枉法,串聯聶豹等人推舉同黨張時徹出任南京戶部尚書是真的嗎?
這事應該是真的啊,因為有有陳九德的奏折為證,楊聰串聯聶豹等人把張時徹拱上去是為了瓜分鹽引,謀取暴利啊!
楊聰瓜分鹽引,謀取暴利是真的嗎?
這事應該也是真的,因為有陳達的奏折為證啊,楊聰為了搜集糧食,換取鹽引,都親自跑去忻州和定襄欺壓鄉紳,搞得怨聲載道了,這還用懷疑嗎?
三份奏折相互印證,再不明白楊聰的“目的”,那就是白癡了,嘉靖肯定不是白癡,按正常人的思維,看完這三份奏折他肯定會認為楊聰就是為了瓜分鹽引,謀取暴利才極力推舉張時徹上位的。
楊聰當然知道,這三個人在顛倒黑白,胡說八道,問題嘉靖不知道啊,嘉靖的思維很有可能已經被夏言誤導了,正懷疑自己呢。
這個局怎麼破呢?
楊聰下意識就想到了從陳達這裏突破,因為他已經掌握很多陳達徇私枉法的證據了,貌似隻要一交上去,陳達就完了。
陳達這個點一破,三份奏折的“合理性”就不存在了,既然陳達能說謊,葉鏜和陳九德就不能說謊嗎?
但是,他細細一想,很快就驚覺,這很有可能是夏言設的一個套!
陳達這個點可能是夏言故意留下來的漏洞,因為自己這會兒就在太原府呢,夏言還讓陳達上奏彈劾,難道就不怕自己反咬陳達一口?
他細細一想就明白了,夏言還真不怕這個,因為太原府離京城足有千裏之遙,就算八百裏加急也要將近三天時間才能打個來回,夏言完全可以胡攪蠻纏,說他彈劾陳達是為了脫罪。
嘉靖到時候會信誰?
要想證明陳達真的徇私枉法,就得到太原府證實,如果夏言從中作梗,一趟兩趟估計都是白搭,到時候嘉靖會怎麼想?
很有可能,夏言還有後手,如果自己逮住陳達這個點進攻,估計正中他下懷,到時候鹿死誰手還真未可知。
所以,不能以陳達這個點為突破口,不確定因素太多了。
那麼剩下兩個,葉鏜和陳九德,以誰為突破口呢?
楊聰貌似沒得選擇,唯有選陳九德。
葉鏜這個點根本就不用去想,因為嘉靖相當清楚,張時徹是張邦奇的侄子,而他跟陽明一脈關係密切也不是什麼秘密,攻擊葉鏜這個點,毫無作用不說,還有可能引起嘉靖的反感。
那麼陳九德這個點怎麼攻擊呢?
說陳九德的兒子陳文傑跟自己有仇,所以陳九德誣告自己嗎?
這事雖然是真的,卻一點都不靠譜,因為這事必須去福建查證,一來一回最少得一個月,開什麼玩笑,這不是考驗嘉靖的耐心嗎。
這個借口是不靠譜的,必須想其他的辦法,楊聰隻能盯著陸炳的密信不停的思索,以期想出辦法來。
禦史陳九德彈劾自己以權謀私,夥同南京戶部尚書張時徹瓜分鹽引,謀取暴利。
這句話有漏洞嗎?
他想了半天,終於想到了,他父親楊林可不是張時徹上位之後才開始做食鹽生意的!
楊家可是四五年之前就開始做食鹽生意了,那時候他還隻是個縣學的例生呢,連秀才都不是,怎麼夥同南京戶部尚書張時徹瓜分鹽引,謀取暴利?
再說了,那時候的南京戶部尚書也不是張時徹啊!
想到這裏,楊聰立馬抽出信紙,寫了封密信,讓陸炳派來的親信趕緊帶回去,隨後,他親自去勸說自己的父母,什麼都不要管了,明天就出發趕往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