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聰對熱武器的展望著實令趙時春熱血沸騰,他當即便自告奮勇,要幫楊聰編撰《格物致知之理.兵法篇》。
這樣的才俊要幫自己編書,楊聰自然是求之不得,趙時春可是差點當上狀元的人物,不但才華出眾,而且前程遠大,隻要他肯跟嘉靖服個軟,以他的資曆,不說青雲直上,混到六部侍郎甚至六部尚書都是很簡單的事情。
可惜,這熱武器兵法卻不是這麼好編撰的,雖然有楊聰的提點,雖然翰林院有數不清的兵法藏書,奈何熱武器戰法並沒有現成的兵法可供參考,他等於是要憑空想象一部兵法出來,其難度可想而知。
趙時春是絞盡腦汁,冥思苦想,收效卻甚微,這種全新的兵法閉門造車好像是造不出來的,最好是能親自領兵去戰場實踐,慢慢摸索。
這年頭文官能上戰場嗎?
當然能!
明朝的規矩是文官統帥武將,也就是說,朝廷有什麼戰事一般都會派遣一個文官去當統帥,帶領一個或者一幫武將去跟敵人開戰。
這規矩,說起來的確有點荒唐,不過對於趙時春和楊聰來說未嚐不是一個機會。
趙時春原本就是兵部主事,這會兒又在翰林院鍍了一下金,如果操作一下,擢升兵部員外郎或者兵部郎中都不是不可能的,到時候再掛個都察院禦史混幾年,再想辦法升個右僉都禦史,便有資格巡撫邊鎮,率軍與北元餘孽作戰了。
這事情操作難度是有點大,但以楊聰現在的能量,也不是不可能達成的目標,所以,趙時春把自己的想法和楊聰一說,楊聰便有點意動了。
或許,讓趙時春去山西當個巡撫也不錯,正好自己的老爹在那邊勢單力孤,如果有個巡撫罩著,那就高枕無憂了。
這想法靠譜嗎?
實話說,這想法相當的不靠譜。
曆史上趙時春還真出任過山西巡撫,而且還真領兵跟北元騎兵幹過一仗。
可惜,他就是個趙括式的人物,紙上談兵厲害的很,領兵打仗卻不行,他率軍在廣武與北元騎兵遭遇,手下將領皆不聽命,結果他一戰而敗,差點全軍覆沒。
當然,這也不能完全怪他,當時正值嚴嵩當權,朝堂上下烏煙瘴氣,邊關將領都沒了信心,皆避而不戰,他就算他兵法學的再好都沒用。
這件事在當時褒貶不一,貶之者認為,邊關將領皆避而不戰,督撫則應據堅城而守,而不應親自率軍出戰;褒之者認為,邊關將領無膽,督撫身先士卒,這種膽氣值得欽佩。
總之,這趙時春雖才華出眾,也酷愛兵法,卻非將帥之才,他要真有能耐,就算當時的邊關將領再沒信心,他也應該能組織起來,不能組織起來,就證明他還是有一定缺陷的,如果楊聰真的將他送到邊關,恐怕將是他人生的一大敗筆。
還好,這時候,又一個能人複職了。
這人就是嘉靖八年己醜科殿試二甲第一名唐順之,他也被調到翰林院當編修來了。
唐順之一來,羅洪先和趙時春都興奮的不行了,因為羅洪先就是嘉靖八年己醜科殿試的狀元啊,兩人可是同科,一個一甲第一名,一個二甲第一名,交情好的很,而趙時春和唐順之則是同好,唐順之對兵法也相當的感興趣,而且也曾出任過兵部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