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八十四章 提拔(1 / 2)

楊聰發現,這聚餐的效果貌似很不錯,在座的原本就是各方大佬,如果讓他們全聽一個人的吩咐恐怕很難,就算內閣大學士都夠嗆,反倒是大家坐一起喝點酒,談起事情來比較融洽。

最後大家商議的結果還是盡量擴充勢力,趁南北兩京吏部尚書之位在手,多招攬點有潛力的官員,至於夏言那邊,暫時以不變應萬變,暫時來說,他們這邊實力還是要差上一點,人家不出手,他們沒有必要上去自找麻煩。

這一下楊聰又撈了個大便宜,要論有潛力的官員,自然是翰林院最多,而夏言正好在拚命打壓翰林院的才俊,這些人心裏沒點怨氣是不大可能的,這個時候,隻要伸出橄欖枝,相信很多人都會投奔過來。

這次聚餐以後楊聰到翰林院大致一了解,果然大部分翰林院官員都對夏言和張璁等人的所作所為極為不齒,對他們極力打壓翰林院“儲相”的行為更是怒火中燒。

這個時候,楊聰才漸漸了解了張璁和夏言這些人有多麼的狠辣。

他們收拾翰林院官員的手段其實並不怎麼高明,簡單來說就是揪住一個小辮子往死裏整。

比如說楊慎、舒芬、楊維聰三個狀元郎曾在大禮議的時候帶頭哭諫嘉靖。

這種事,說白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明朝哭諫皇帝的官員並不罕見,當皇帝的最多也就是廷杖一番,以示懲戒。

但是,那一次,張璁和夏言等人卻借機在嘉靖麵前攪舌根子,說什麼楊慎仗著自己的父親是內閣首輔,無法無天,欺君罔上,帶領群臣威脅嘉靖。

嘉靖受此一激,當即就要杖死楊慎,可憐的楊慎,哭諫的時候被廷杖了一次,被打了個半死,還沒過十天,又被嘉靖拉去暴揍了一頓,錯點沒被當場打死!

就這張璁和夏言等人還不放手,還是不停在嘉靖跟前說楊慎的壞話,結果,楊慎直接被充軍雲南永昌衛,楊維聰直接被貶斥到山西當按察副使,舒芬則被貶到福建市舶司任副提舉,三個狀元的仕途就這麼被毀了,舒芬更是積鬱成疾,嘉靖十年便含恨悲憤而逝。

像唐順之、羅洪先、趙時春等其實也沒犯什麼事,最多也就是上奏勸諫嘉靖,有的甚至隻是不願接受張璁又或者夏言的招攬而已,結果都被他們揪住這點小辮子往死裏踩,壓的頭都抬不起來。

朝堂之上勾心鬥角原本是很正常之事,但是,像張璁和夏言這樣刻意打壓翰林院出身的官員,揪住一點小辮子就把人往死裏整的還真不多,被他們整過的自然是怨氣衝天。

這時候,張璁已死,就剩夏言,所有人的怨氣自然都集中到了夏言身上,楊聰剛暗示這些人有意組織大家與夏言抗衡,他們便紛紛表態,要加入楊聰的陣營。

這一下,楊聰的勢力著實膨脹不少。

不但唐順之、羅洪先、趙時春等都聚攏了過來,楊維聰、楊維傑兄弟,甚至遠在金陵的龔用卿等也紛紛投效。

不過,這會兒南北兩京正五品以上官員嘉靖基本都定下了,這些人想獲得升職,要麼隻能在南北兩京擔任正五品以下的官員,要麼就隻能下放地方。

這些人自然知道京官與地方官的差別,但凡能留在京城的,他們基本都選擇了留下。

像唐順之和趙時春都選擇了調到回兵部,任從五品的員外郎,他們原本就是正六品的兵部主事,到翰林院鍍了一下金,升到從五品的員外郎倒也不顯突兀,而且有聶豹提攜,他們也不用擔心會再被夏言往死裏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