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二十七章 家賊(1 / 2)

大明與北元的戰鬥非止一回兩回,也並非隻發生在嘉靖一朝,從大明攻占大都,元順帝北逃開始,大明與北元的戰鬥就沒停止過,至嘉靖朝,雙方斷斷續續,你來我往,已糾纏將近兩百年了。

一開始,大明占據了絕對優勢,洪武朝八次北伐,永樂朝的五出漠北,北元可謂隻有招架之功毫無還手之力,特別是北元悍將,河南王,中書右丞相擴廓帖木兒,也就是有名的王保保去世之後,北元諸部更是被大明打得抬不起頭來,歸順歸降者無數。

原本,隨著大明國力日益強盛,北元覆滅貌似隻是時間問題,不管是拚經濟還是拚軍事,逃往塞外的北元都不可能是雄踞中原的大明的對手。

但是,明英宗正統年間,北元太師瓦剌部也先的一次入寇卻徹底顛覆了世人的認知。

那時候大明兵強馬壯,九邊重鎮屯兵足有百萬,京城還有成祖五出漠北時留下的五十萬精兵,大明國力如日中天,可以說,整個世界都沒有任何國家能與之爭雄。

那時候瓦剌部北元太師也先正攻打北元韃靼部的兀良哈部族,他手下也就幾萬騎兵,甚至軍糧都湊不齊,還要跟大明乞糧。

結果,大明不給糧,也先怒了,直接率軍南下,開始攻打大明。

他的本意其實隻是想搶點糧食而已,我低著頭向你大明乞糧你大明不給,那我就隻能自己來搶了。

這種劫掠式的入寇也經常發生,草原上本就不產糧,餓的沒辦法了北元諸部就會南下搶糧,反正他們都是騎兵,隻要不和大明邊軍糾纏,大明邊軍就拿他們沒辦法。

一開始,也先真沒想過要擊敗明軍主力,更沒想過要俘虜大明皇帝,他手下總共才幾萬騎兵,跟大明上百萬邊軍和五十萬禁軍比起來根本就不是一個數量級的,他怎麼可能癡心妄想這些,他本意就是搶點糧食而已。

但是,這時候,明英宗竟然聽信了大太監王振的讒言,禦駕親征,率二十多萬大軍抵達宣府前線。

說實話,王振也沒想過要跟也先決戰,擊敗北元瓦剌部,他之所以帶著英宗禦駕親征隻是想回家鄉顯擺一下,因為他的家鄉就在宣府鎮,就在蔚州。

他這會兒可謂權傾朝野,連英宗都對他言聽計從,牛逼大發了,所以他想帶著英宗去蔚州轉一圈,見見自己的親戚,好好風光一把。

沒想到,這一轉,出事了,因為他帶著明軍主力到處亂轉,前線明軍給崩了,他一聽說前線明軍崩了,更是嚇的六神無主,一會兒想帶著英宗回京,一會兒想帶著英宗去他的家鄉蔚州顯擺,這一下,明軍的行軍路線就變得跟抽風一樣了,一會兒向京城方向跑,一會兒向蔚州方向跑,跑來跑去,一直在路上跑。

其實,這個時候,他隻要帶著英宗進入居庸關就沒事了,也先就是天神下凡也不可能率幾萬騎兵攻破有二十多萬明軍駐守的居庸關。

但是,他還念念不忘要帶著英宗去家鄉蔚州轉一圈,所以,他就跟個神經病一樣,帶著英宗在宣府鎮一頓亂竄,把二十多萬明軍折騰的筋疲力盡,別說殺敵了,站在那裏不動都腿肚子抽筋。

結果,也先追到土木堡,白撿了一個便宜,也白撿了一個皇帝,二十多萬明軍精銳不戰自潰,英宗被俘,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等名將悉數戰死。

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大太監王振和北元太師也先“聯手”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一場奇跡,二十多萬明軍精銳竟然沒有跟韃子騎兵打一仗便崩潰了,要知道也先手下的騎兵總共還不到八萬!

這場荒唐的戰鬥也成為大明和北元百年大戰的轉折點,大明就這麼莫名其妙的由盛轉衰,北元諸部開始占據戰場主動,從此轉守為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