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二十九章 韃子來了(1 / 2)

十天後,甘州鎮山丹衛附近,一場奇怪的攻防戰開始了。

攻方是北元韃靼部右翼三萬戶親王吉囊所率的十餘萬騎兵,守方是甘州鎮總兵鹹寧侯仇鸞所率的數萬邊軍。

雙方聲勢都相當浩大,好像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們要大幹一場一般。

但是,戰鬥的過程卻相當的奇怪,或者說荒誕不羈。

吉囊所率的十餘萬騎兵貌似來勢洶洶,想要一舉拿下大明九邊重鎮之一的甘州鎮,但是,其前鋒萬餘人馬從山丹衛附近的長城突入甘州鎮之後並沒有向前猛衝,也沒有四散劫掠,他們拿下山丹衛中前千戶所駐地之後,便停那裏不動了,吉囊所率的十餘萬後續部隊甚至都沒進甘州鎮,隻是在長城缺口處觀望,貌似是害怕衝進甘州鎮之後中了明軍的埋伏一般。

明軍有埋伏嗎?

當然沒有,甘州鎮這會兒連帶邊軍精銳加上屯衛總共都不到七萬兵力,他們拿什麼去埋伏吉囊的十餘萬騎兵!

不夠,鹹寧侯仇鸞貌似猛的一匹,他竟然親率一萬邊軍精銳和兩萬精壯屯衛直奔山丹衛駐地,好像準備跟吉囊拚個魚死網破。

結果,魚沒有死,網也沒有破,雙方在山丹衛附近吆喝了一天之後,吉囊竟然率軍“倉惶”退回河套草原!

這場戰鬥是怎麼打的,外人不得而知,不過,戰後鹹寧侯仇鸞倒是報功了,他申言親率甘州鎮數萬大軍與韃子騎兵血戰竟日,最終擊退了韃子騎兵,並斬獲敵人首級五十四顆。

雙方參戰兵力加起來將近二十萬,血戰了將近一天,最後才斬獲敵人首級五十四顆,是不是有點荒唐啊?

這事倒不是很荒唐,因為韃子都是騎兵,就算陣亡了,同伴也會盡力將其屍首帶走,步卒是很難追上的,有時候明軍明明打贏了,一個首級也搶不到的情況都有可能發生,他這斬獲首級五十四顆已經算不少了。

當然,他這首級是怎麼來的,就不得而知了。

可以肯定,不是韃子騎兵的,因為雙方根本就沒接戰,隻是在山丹衛附近大肆吆喝了一天,怎麼可能會有傷亡。

甘州鎮位於大明極西之地,離京城足有三千多裏,這一戰實際情況如何,朝堂官員當然不得而知,嘉靖也不知道他們這是在演戲呢,甚至,嘉靖收到鹹寧侯仇鸞的八百裏加急奏報之後還對其大加讚賞,並有意擢其為三邊總製,率領陝西各路兵馬與韃子作戰。

嘉靖這邊還沒下決斷,吉囊卻是動了,他貌似在甘州鎮吃了大虧,十分不爽,所以決議攻打宣府鎮,報複一番。

當然,這隻是一個借口而已,所謂“師出有名”,你總不可能莫名其妙去打人家不是。

古代都講究這個,無緣無故打別人是不對的,你要去打別人,總得有個借口,哪怕你胡說八道也好,隻要你自己相信便成,別人信不信並不重要。

他攻打陝西諸鎮的借口都是大明邊軍搶了他們的馬匹,欺負他們的牧民,這宣府鎮有點遠,跟他右翼三萬戶根本就不搭界,什麼搶了馬匹,欺負牧民的借口太過荒唐,他自然說不出口,自己吃了虧去報複人家,這個借口倒是勉強說的過去。

至於為什麼在甘州鎮吃了虧要跑去宣府鎮報複,那就不得而知了,吉囊也懶得解釋,本王就是要欺負你,就是要去宣府鎮劫掠一番,你能怎滴!

韃子來了,來的比往年都要快一些,楊聰這邊還沒有完全準備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