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三十四章 戰果輝煌(1 / 2)

膳房堡外,明軍正在盡情歡呼,而北邊十餘裏外的長城缺口處的吉囊卻是如喪考妣,明軍是毫發無損,他手下的騎兵卻是傷亡慘重,自從他繼承王位以來,還從未曾經曆如此慘敗呢。

這一戰,輸的太慘了,直到這會兒他還不明白明軍怎麼會突然之間造出如此多的轟天雷。

轟天雷他也曾聽說過,當初蒙元滅宋的時候宋軍就曾使用過轟天雷,但是,史料記載中的轟天雷並沒有這麼大的威力,宋軍也隻是在守城的時候使用過轟天雷,野戰中從未使用過。

這他嗎到底怎麼回事啊?

他想了一陣,還是想不明白,而這會兒大部分將士都已經越過山嶺抵達長城北麵了,他隻能落寞的搖頭歎息一聲,打馬往山下奔去。

這時候楊聰也在思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轟天雷的威力他也看到了,巨型轟天雷爆炸的時候轟翻的韃子騎兵其實並不多,最多也就兩千人左右,韃子這次可是足足衝過來四萬人馬,損失兩千人馬對他們來說影響應該不是很大,按道理來說,韃子騎兵應該不至於潰敗才對。

這一次韃子騎兵的表現也太菜了,簡直就跟戰場上的新丁一般,沒一點套路,沒一點韌性,一觸即潰。

吉囊手下的騎兵是戰場新丁嗎?

明顯不是,他們可是在邊塞縱橫十餘年了,一個個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按理來說,他們不應該表現的如此不堪啊。

很多時候,一場戰役的勝利並不是戰鬥的終點,先勝後敗的事也並不是沒有發生過,隻要敵人沒有遭受毀滅性打擊,這戰鬥就不會結束。

他相當清楚,勝利隻是暫時的,吉囊手下還有四萬多騎兵呢,如果吉囊重整旗鼓,再次率軍衝上來,他還能再次將其擊敗嗎?

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出這次勝利的原因,這樣,才能在接下來的戰鬥中繼續獲得勝利。

那麼,這次到底是怎麼贏的呢?

他無意識的看向前方的山穀,心中突然有了一絲明悟。

這次他之所以能獲勝,地形應該是主要原因,因為這山穀太窄了,韃子騎兵根本就散不開,什麼迂回包抄,偷襲後路等等騎兵擅長的戰術吉囊都施展不出來,人家就隻能揮軍從正麵硬攻。

而且,由於山穀太窄,韃子騎兵數量又多,他們隻能排出密集陣型,這才使得巨型轟天雷發揮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要是韃子騎兵分散開來,甚至四麵圍攻,那就麻煩了,巨型轟天雷根本就轟不到什麼人!

原因找到了,他這心裏就踏實了,下次如果韃子騎兵再來,他也有信心將其擊敗,因為他還可以更好的利用地形。

比如,在地上挖些陷阱,然後墊上薄木板,這樣一來,人可以在上麵走,一點事都沒有,騎兵一衝過來,那可就精彩了,不知道多少人要掉坑裏。

又比如,在地上鋪上鐵蒺藜,反正隻要他們這邊不衝鋒就踩不到,韃子騎兵一踩上去,絕對會撂翻一大片。

再比如,在車陣前適當的位置布上絆馬索,韃子騎兵一旦被絆倒很有可能直接就撞火龍戰車的尖刺上了,那家夥,簡直不要太爽啊!

他越想越興奮,想著想著,他忍不住和唐順之等人商議起來。

這些人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等,一聽楊聰的意思,他們便明白了,甚至,他們還能舉一反三,提出更加完善的方案。

比如說鋪鐵蒺藜,其實,就算地上鋪了鐵蒺藜他們也能衝鋒,因為他們有戰車啊,隻要在戰車底部裝上吸鐵石便行了,當然,這樣一來鐵蒺藜就不能鋪的太廣,最多鋪個幾丈長的區域,因為地上鐵蒺藜太多,吸鐵石也吸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