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一二一章 栽了(1 / 2)

陳文傑最終還是頂不住楊聰的軟硬兼施,招了。

他的人生也差不多就此結束了,私通倭寇,一經查實,豈有不殺之理?

當然,他也不是完全沒有一絲希望,隻要嚴嵩和趙文華等人能給他們翻案,他還是能躲過這一劫的。

楊聰之所以將他們全部拉到南台船廠細細審問,也是為了防止嚴嵩和趙文華等人反咬一口。

這些人,陰著呢,隻要給他們一絲機會,他們便能顛倒黑白,指鹿為馬,忽悠的嘉靖雲裏霧裏,以此來扭轉乾坤,排除異己,陷害忠良。

朱紈就是很明顯的例子,雖然他捕殺海商的行為阻礙了大明的發展,但是,從大明朝廷的角度出發,人家並沒有錯,他就是奉旨來清剿海盜和倭寇的,而海商豪門豢養的海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海盜,他們跟倭寇關係緊密著呢,不殺之,根本就別想剿滅倭寇。

朱紈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低估了海商豪門的實力,更低估了嚴嵩的無恥。

這個問題,楊聰可是清楚的很,所以,他異常的小心,甚至,審問的供詞他都讓人做了手腳。

比如陳文傑的供詞,他就命人運用了一些春秋筆法。

審問的時候,明明是葉宗滿在跟陳文傑當場對質,迫使陳文傑就範,承認自己花錢請倭寇去殺楊聰,但是,供詞裏麵卻沒有任何關於葉宗滿的記錄。

也就是說,從供詞的記錄來看,一直是楊聰在審,陳文傑在答,葉宗滿說的話一句都沒錄,甚至陳文傑說的有些話都沒有錄。

總之,楊聰就是讓人看了供詞之後感覺陳文傑跟倭寇的關係很密切,隨便掏點銀子便能雇來幾十個倭寇為其賣命。

至於葉宗滿,雖說他已經跟隨汪直歸順朝廷了,以前是不是倭寇頭子也無關緊要,但是,楊聰還是事先就交待好了,不要讓葉宗滿的名字出現在供詞裏麵,就把他寫成一個普通的倭寇頭子就好了。

這點,甚至陳文傑都沒看出來,這家夥簽字畫押的時候還是仔細看了看供詞的,葉宗滿寫成倭寇頭領,他沒看出不妥來,因為葉宗滿本就是倭寇頭領,葉宗滿說的話沒有記錄,他也沒看出不妥來,因為楊聰這是在審問他啊,他下意識的認為,其他人說的話就不用記錄了。

這些經過“特殊加工”的供詞如果嘉靖看到了結果會怎麼樣呢?

前提,嘉靖得能看到!

仿造供詞然後調包並不是很難,這種事情嚴嵩和趙文華等無恥之徒也不是做不出來,這點可不能不防。

楊聰不得不再次動用錦衣衛的渠道,將所有供詞秘密傳送到京城陸府,請陸炳出手,親自轉交給嘉靖。

嘉靖見陸炳“屢教不改”,老是壞規矩,替楊聰傳遞東西,心中著實有點惱火,陸炳把供詞遞上來的時候,他忍不住訓斥道:“文明,你把朕的話當耳邊風是吧?”

如果一般人聽到這話,估計該嚇得尿褲子了,因為皇上親口說出這種話你這欺君之罪就坐實了。

陸炳卻隻是縮了縮脖子,尷尬的道:“皇上恕罪,微臣也是沒辦法啊,靈兒的脾氣您也知道,微臣要是這點小事都不肯幫忙,她回來肯定會在母親麵前告黑狀,到時候微臣就慘了。”

嘉靖一聽到陸靈兒的名字,臉色不由一緩,他想了想,隨即搖頭苦笑道:“你啊,不能老寵著靈兒,知道不,公是公,私是私,你不能為了靈兒壞朝廷的規矩,明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