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一五一章 聲望日隆(1 / 2)

楊聰著實沒想到,剿滅大海盜陳思盼這麼大的功勞竟然連個掛職的六部尚書頭銜都撈不到,要說什麼內閣大學士,這會兒他還真沒想過,但掛職的六部尚書頭銜,他卻認為憑這功績完全夠了。

他也知道這會兒六部尚書都沒有空缺,但掛職不需要空缺啊,同時有幾個兵部尚書又或者禮部尚書在大明朝堂是很常見的現象,有些掛職的尚書不就是獎勵功那些勳卓著的朝臣的嗎。

這事著實有失公允,要知道當初仇鸞隨便吹噓了一番自己的功績,說什麼連續擊退韃子騎兵的數次進攻,便一路從總兵升到了三邊總製,再到太子少保,三邊總督。

仇鸞那是屁的功績啊,每次t也就殺啊冒功,上繳了幾十個首級而已,但是人家卻能以武職身份掛上從一品的少保之職,而他這可是斬獲敵人首級上千,而且連海盜頭子陳思盼都幹掉了,結果連掛個正二品的尚書之職都不行。

夏言和嚴嵩真是無恥之尤啊,竟然連資曆不夠這種爛借口都能整出來,嘉靖也是腦子進水了,竟然相信他們的讒言。

有時候無恥之徒整人就是這樣,不管你有多少優點,他們總能找出你的短處來。

這種現象在後世尤其常見,比如一個公司給員工升職加薪,明明你什麼都比別人強,往往卻是那溜須拍馬之徒又是升職又是加薪,什麼都輪不到你。

你要去深究原因就會發現,人家總能在領導跟前把你比下去,你工作明顯比人家勤奮,人家就跟你比能力,你能力明顯比人家強人家就說你持才傲物,再不行,脾氣、性格、長相等等,不管哪一方麵,隻要你有短板,人家便能想方設法把你給比下去。

楊聰倒也見過這些套路,所以,對於夏言和嚴嵩阻擾升職一事他倒沒有過於在意,他隻是暗自咒罵了一番便過去了。

這會兒最重要的可不是掛個什麼六部尚書之職,而是保住浙直總督之位,好好將東南經營一番,以免他走了之後海商豪門借嚴嵩之助翻盤。

還好,這會兒夏言和嚴嵩也找不出威望又或者能力比他強的人來取代他的位置,憑借養寇自重之計,他總算是安然渡過了第一個任期。

接下來,他便開始利用自己總督的職權在東南賣力經營開來。

這會兒東南要說最重要的其實是民政而非軍政,因為海盜和倭寇總有剿滅的一天,到那時候所有集結起來的屯衛估計都得卸甲歸田,剩下總兵、參將什麼的就沒什麼職權了,而民政卻不會因為海盜和倭寇的剿滅而改變,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等衙門該有的職能一直都會有。

所以,他將重點放在了控製各級衙門的基層官員。

這會兒要掌控地方,就是要掌控基層,因為布政使、知府、知縣什麼的都是流官,任期一般都是三年,最多也就六年,任期一滿,就得走人,而衙門裏的小吏就不一樣了,基本上,衙門裏的管事小吏都是當地的鄉紳郡望來出任,這點,不管任何人來任職都改變不了。

楊聰的方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誰投靠他,他就任用誰,不但任用人家當衙門的小吏,還將海上貿易的利潤適當的與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