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州衛,位於山東承宣布政使司北部,渤海灣入口處正南方,距離京城大約一千餘裏。
如果從京城走陸路過去,就算是坐馬車,估計也得十餘天,不過,坐船就不一樣了,快的話,兩天即至。
這話要是說出去,估計沒有人會相信,因為京城並不在海邊,想要坐船,還得敢四百餘裏的陸路,再加上海上風向不一定正好合適,別說是兩天,五天能趕到就算不錯了,除非是八百裏加急,通過驛站,不斷接力,傳遞公文還差不多。
但是,楊聰一行的的確確總共才花了兩天時間便趕到了登州衛城,或者說登萊水城。
他們頭天大清早從京城西邊的玉淵潭畔出發,騎快馬一路往西狂奔,當天晚上便抵達了京城東邊的天津衛碼頭,緊接著又坐上了戚景通派來的快船,第三天一早,他們便神奇的抵達了登州衛城。
張居正看著眼前不斷靠近的雄偉城池,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千餘裏啊,這麼快就到了嗎?
他有點難以置信的問道:“元敬,前麵就是登州衛城嗎?”
戚繼光興奮的點頭道:“是啊,是啊,前麵就是登州衛城,快到家了,快到家了。”
天啊,竟然是真的!
兩天,一千餘裏,這是什麼速度!
張居正目瞪口呆的看著戚繼光,都不知說什麼好了。
話說楊聰為什麼要如此猛趕呢,難道他來登州衛有什麼急事嗎?
其實,什麼急事也沒有,他就是送戚繼光回來參加院試而已。
他之所以趕這麼快,主要目的是想讓張居正他們長長見識。
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見多識廣才能做出好文章來,到了會試和殿試的時候,大家水平其實都差不多了,這個時候,就要看誰見多識廣了。
特別是殿試的時候,就考一題,時務策,也就是你對當下一件時事的對策。
當皇帝的主要看重的可不是你文章做的如何,而是你提出的對策能不能解決問題
悶頭在家裏讀書,哪裏能懂怎麼解決諸多問題。
所以,這時候的讀書人都知道要出去遊曆一番,增長一下見識,這樣殿試的時候才不會抓瞎,楊聰自然不會把自己的弟子關在學院裏麵,閉門造車,不讓他們出門。
登州衛還隻是他們此行的第一站而已,接下來,他還要送海瑞去金陵城參加鄉試呢。
這次,他把所有弟子全帶上了,一路上,他也不講課,也不要求弟子們溫書,大多時候,他都在引導弟子思考。
比如這會兒,他一見張居正發問了,便饒有興致的問道:“叔大,這麼快趕到登州衛,你有什麼感想嗎?”
感想?
感想很多啊。
張居正思索了一下,這才小心的道:“恩師,學生最大的感想就一個字,快,如果大家出門都能這麼趕路,不知道能節省多少時間。”
楊聰微微點了點頭,隨即又追問道:“還有嗎?“
張居正仔細想了想,突然興奮的道:“學生覺得以後東南各省的稅賦銀糧什麼的都可以通過海路運輸,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節省了人力,朝廷還能因此省不少錢呢。”
這個想法的確不錯,因為這會兒糧食和其他貨物的運輸基本都靠人力,動不動幾萬石的糧食,運輸過程中的損耗那是相當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