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學院,冶煉學堂。
這裏是比五金學堂更奇葩的地方,因為裏麵到處都是熔爐,天天都在進行各種冶煉試驗,不管什麼時候進去,都會熱得汗流浹背。
而且,裏麵還相當的髒,煤炭和礦石搬運和熔煉形成的粉塵不管怎麼打掃都掃不幹淨。
一般的時候,這樣的地方,楊聰是很少來的,他並不是怕贓,也不是怕熱,隻是沒有必要而已。
不過,這幾天他卻天天往這邊跑,甚至,有時候,在這一蹲就是一天,弄的自己跟個煤炭工一般,渾身都是黑灰。
他之所以成天往這裏跑,主要是因為造蒸汽機車還缺個東西,如果沒了這個東西,蒸汽機車就算造出來恐怕也有很大的問題。
這個東西在後世其實很常見,人都已經見怪不怪了,所以楊聰才忽略了它的存在,不過,經曆了一場“難得”的風雨之後,楊聰終於想起這東西的重要性來了。
這東西就是玻璃,車廂如果沒有玻璃,下雨的時候簡直不敢想象裏麵是什麼場景,你總不能把整個車廂全封起來不是,不封,雨就會飄進來,那還怎麼坐人?
車頭那就更不得了了,為了視線開闊,車頭前麵根本是不可能封住的,一旦下起雨來,開車的人淋成落湯雞倒是小事,萬一人家眼睛被雨水打的模糊了,把車開溝裏去了怎麼辦?
所以,這個玻璃必須有,不然,造出來的蒸汽機車一到下雨就沒法坐人,更沒法開。
這玻璃的燒製可把楊聰給折騰壞了,一開始,他想著普通的河沙洗淨之後便能燒製出透明的玻璃來,結果,燒出來的卻如同咖啡奶糖一般,凝固的時候是很漂亮,但是卻一點都不透明。
好在有些經驗豐富的匠戶一眼就看出來了,他這是想用石英燒製東西呢。
石英並不是很罕見,找礦石也不難,很快,楊聰便找來一堆石英石,敲碎了一燒。
結果,還是不理想,燒出來的玻璃就如同牛奶糖一般,雖然有點透明,卻看不清對麵的東西。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他和王宣召集一幫匠戶子弟商議了半天,才總結出來,很有可能,是溫度不夠。
這會兒不管是煤火還是木炭,能達到的溫度其實都是有限的,很多匠戶燒製東西的時候都要手動往裏鼓風才能達到需要的溫度。
比如說鐵匠,如果想把一個較大的鐵塊給燒軟,光埋進燃燒的煤堆裏肯定是不夠的,還得用鼓風機使勁往燒著的煤堆裏鼓風才行。
既然找到了原因,那就好辦了,鼓風機一上去,使勁給燒製玻璃的坩堝加溫,果然,燒製出來的玻璃很快便呈現出了透明的顏色,不過,還不是很純,裏麵還有很多牛奶般的紋路。
這個自然難不倒楊聰,他當即便和王宣一起,設計了一個超大型的自動鼓風機。
一般的鼓風機都是兩尺左右,一個壯漢拉起來都比較的費勁,所以,人拉動的時候總存在風力不夠又或不夠均衡的情況。
他們設計的鼓風機直接就是一人高,用兩個一尺的蒸汽機帶動,那風力又強勁又持久,而且相當的均衡。
鼓風機一設計出來,這燒製出來的玻璃總算是勉強達到了要求,接下來終於可以批量製造蒸汽機車,鋪設鐵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