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老的中原大地,沉寂了百餘年,自立朝之初的大戰之後,大明曆代,風雲變幻,貌似都與其沒有什麼關係,這片土地隻是默默的養育著世代居住於此的黎民百姓和一位又一位分封至此的皇室親王郡王。
如果曆史的車輪沒有變換軌跡,那麼,這片土地還要沉寂百餘年,才會迎來一場巨變,而那次巨變,正是大明朝滅亡的序曲。
當然,這會兒,曆史的車輪已然變換了軌跡,楊聰來了,大明是不可能滅亡了,而中原大地,也因為楊聰奉旨修築順承鐵路而再次煥發出勃勃生機。
順承鐵路就是順天府到承天府的鐵路,它聯通的雖然是北直隸和湖廣承宣布政使司,主體卻在中原,因為順承鐵路一大半都在中原,所以,三省總督胡宗憲也將臨時行轅定在了鄭州府。
這胡宗憲可是個狠人,做起事來那是相當的發狠,讓他來督建順承鐵路,楊聰那是找對人了,他剛一上任,便下令沿途所有州府征召勞役,全力配合工部派來的官吏修築鐵路,而且他還不停的來回巡視,但凡有拖延者,不管是什麼緣故,一律革職查辦!
不過,就算他如此發狠,這鐵路也不是那麼好修成的,兩年之內要修築兩千餘裏的鐵路的確是一個艱巨的工程,因為從順天府到承天府並不是一坦平洋,中間有山川、有河流、有丘陵、有險地,地形之複雜,往往讓人頭疼無比。
這不,鐵路修了一半,胡宗憲就迎來了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鐵路必須越過黃河才能修到湖廣。
這個問題,胡宗憲其實早就意識到了,所以,他早早的就將工部都水清吏司一幫專門負責修築橋梁的老吏請了過來,讓他們想想辦法,看能不能在黃河上修築一座大橋。
這個時候,在黃河上修築大橋,那簡直就是開國際玩笑,沒有水泥,沒有鋼材,幾裏長的大橋如何成型?
工部都水清吏司的一眾老吏絞盡腦汁想了將近一年,還是沒想出辦法來,這橋,真沒法修建啊!
怎麼辦呢?
無奈之下,胡宗憲隻能修書一封,命人八百裏加急發到京城,送給楊聰,請這位神一般的存在來想想辦法。
楊聰這會兒正因為“發明”了望遠鏡而沾沾自喜呢,不曾想,胡宗憲去突然把這麼個大難題丟了過來。
在黃河上修築大橋,這種事,可能嗎?
壓根就不可能啊!
至少,這時候是不可能的,別說是兩年,大明再發展二十年也不一定達到在黃河上修築大橋的程度。
那麼,怎麼辦呢?
不能修築大橋,那就隻有擺渡了,楊聰猛然間想起來,這會兒他還沒將蒸汽輪船造出來呢。
蒸汽輪船其實比蒸汽機車要簡單,因為船身這個載體本來就有,不用重新設計,而且什麼載重,什麼轉向係統都不用考慮,隻需要考慮怎麼用蒸汽機推動船體在水麵上航行便成。
而且,這會兒大明還有個優勢,那就是大明水師原本就有輪船,比如車輪舸,其本身就是用車輪一般的水輪來推動的,隻是水輪轉動靠的是人力而已。
這東西,隻要稍微改進一下,將蒸汽機裝上去,直接就是蒸汽輪船了。
當然,皇帝出巡都講究個排場,如果光是幾丈長的車輪舸貌似顯得有些寒酸,楊聰幹脆命人將大福船改造了一下,撤掉風帆,加上水輪,用以作為嘉靖乘坐的龍舟。
物理學院本就有船務學堂,那裏的弟子也大多是造船的工匠出身,這種“小事”倒也無需楊聰親自去動手,他隻需把想法說出來,自然有人幫他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