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二十六章 倭寇再現(1 / 2)

<()

曆史上,嚴嵩是因為什麼倒台的呢?

大家可能都認為,嚴嵩是因為貪腐而倒台的,畢竟,這家夥可是千古有名的大貪官,他不是因為貪腐而倒台的又是因為什麼呢?

其實不然。

嚴嵩要是因為貪腐倒台的,恐怕早就倒台了,甚至,他都爬不上內閣首輔之位,因為嘉靖早就知道了,這家夥,有點貪。

嘉靖這個奇葩皇帝,用人的標準可不是看人貪不貪,而是看人合不合他的心意。

他教訓海瑞的時候不就以水清水濁什麼的比喻過清官和貪官,那意思很明顯,水清水濁,他都要用,就算是貪官,他也要用!

他又不是白癡,嚴嵩在他手底下當了四十多年的官,他能不知道嚴嵩貪腐嗎?

所以,想要以貪腐的問題扳倒嚴嵩基本上沒什麼希望,因為嘉靖本就知道嚴嵩貪。

嚴嵩之所以倒台,也不是因為貪腐,而是因為治國無能,以致天下不靖,嘉靖對其厭煩了,才把他給撤了。

或者說,嘉靖因為本身無能,治國無方,以致大明江河日下,朝野上下怨聲載道,而這時候,正好又有人把矛頭指向嚴嵩,他才順勢把嚴嵩給撤了,用以掩蓋自己的過失。

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就算上奏彈劾嚴嵩貪腐都沒用,哪怕有確鑿的證據都沒用,因為嘉靖跟嚴嵩正打得火熱呢,而且這會兒大明形勢也相當的不錯,四境安寧,老百姓的日子也勉強過得去,嘉靖為什麼要大動幹戈,把自己提拔的內閣首輔給擼了,這不自己打自己臉嗎?

楊聰定下的策略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簡單來說就是表麵上井水不犯河水,各行其是,暗地裏收集嚴嵩貪贓枉法的證據,然後瞅準機會出手,爭取一舉把嚴嵩幹倒。

而這個機會,他認為還是在西北。

嘉靖都能因為西北之事把夏言這個內閣首輔給砍了,如果西北再出事,嚴嵩這個能首輔就能幸免嗎?

這會兒的西北形勢,可不容樂觀,楊聰雖然離開西北多年,那邊的情況還是了若指掌,畢竟西北軍中有很多軍官都是他在任的時候提拔起來的,而且徐階也在那邊,他要獲取那邊的情況還是很容易的。

要說這會兒的西北形勢,用岌岌可危來形容都不為過。

曾銑在日,好歹還知道操練士卒,修葺長城,鞏固邊防,仇鸞這個奸詐小人一上位,根本就不管這些事,一天到晚就知道變著法子克扣糧餉,搞的西北邊軍簡直半死不活,毫無戰鬥力可言。

更為可怕的是,這些年北元勢力非但沒有減弱,還增強了不少。

這些年,因為明軍防守嚴密,北元韃靼部是很少來寇邊了,但是,他們也沒閑著,他們一直在四處征戰,而且戰果相當的輝煌,不但盤踞在關外的兀良哈部被其征服了,就連盤踞在青海的亦不剌部和卜兒孩部也被其吞並了,北元韃靼部的勢力可以說膨脹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控弦十萬都不止了。

而反觀明軍這邊,陝西三邊,一直是仇鸞把持著,表麵上,他上報的邊軍是三萬左右,其實,有大半都被他吃了空餉,而山西三鎮被嚴嵩這麼一整,再被仇鸞這麼一貪,邊軍數量也在急劇減少,這會兒都剩下不到了兩萬了,也就是說,整個西北,六個邊鎮,真正集結起來的邊軍還不到四萬,麵對十餘萬北元鐵騎,如何抵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