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四十八章 夢想(1 / 2)

<

一直以來,楊聰都有一個夢想,那就是率艦隊縱橫餘大洋之上,擊敗那些所謂的歐陸列強。

他雖然對曆史不是很熟悉,卻也知道,這個時代,可是大航海時代,如果不發展海上實力,隻知道閉關鎖國以圖自保,人家遲早有一天會欺上門來。

要說到造船技術,這個時代,誰又能與大明相比,當初鄭和率龐大的艦隊下西洋的時候,歐陸列強還隻會駕著小漁船打漁呢。

隻可惜,這百餘年間,大明都把時間浪費在海禁上了,航海技術一直停滯不前,造船技術甚至還在不斷後退。

還好,這個時候奮起直追還為時未晚。

這個時候的歐陸列強應該還在剛起步的階段,嘉靖元年的那場西草灣海戰就能說明一切。

現在的海上霸主葡萄牙實力也不過如此,大明才出動了一個衛所指揮使和幾個百戶便將其遠洋艦隊打得屁滾尿流,如果大明從這個時候開始奮起直追,那麼,今後的大洋之上,可能就沒什麼“海上馬車夫”荷蘭和“日不落帝國”英國什麼事了。

楊聰也不知道,荷蘭和英國這樣真正的海上強國具體會在什麼時候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稱霸海上,他現在能做的,就是盡快發展大明的海上實力,為將來的海上爭霸打下堅實的基礎。

龍江船廠的造船能力其實是相當不錯的,至少,從底蘊上來說,要比福州的南台船廠要強得多。

這裏可是舊都金陵,洪武年間和永樂初年,大明所有匠戶幾乎都集結於此,造船方麵的人才,簡直不要太多,雖然百餘年過去了,原來那些造船的匠戶早已故去,他們的後代卻一直在金陵城附近謀生,他們的技術也通過血脈關係,一代代的傳承了下來。

或許,再過百年,這些造船技術便會消散在曆史的長河之中,因為這些匠戶學手藝主要還是為了謀生,如果百餘年時間無船可造,他們可能還能勉強將造船技術傳承下來,如果時間再長一點,再過個百年,誰又會堅守著這沒用的技能餓肚子呢。

這一點,楊聰把自己的設想說出來之後,便察覺到了。

還好他來得早,要不然,再過百餘年,大明這些領先於時代的造船技術恐怕就要真的徹底荒廢了。

那麼,他的設想又是什麼呢?

他的設想就是重建龍江船廠,將原有的六條超大型船塢水道全修複,先爭取能一年建造十二艘福船戰艦,然後再想辦法慢慢擴大產能。

至於福船戰艦的製式,他早就定下來了。

整個戰艦分為五層,最底層擺放鍋爐和蒸汽機,第二層存儲糧食和彈藥,上麵三層則排滿炮門,每層架設四十門千斤巨炮,左右各二十門,三層一共就是一百二十門。

他之所以將兩側的火炮定為一百二十門,也是想讓這新式戰艦帶有一點大明的色彩,因為這會兒大明很多東西編號都是采用的甲子紀年那一套方式,一個甲子是六十年,正好兩側各六十門火炮,編起號來方便的很。

至於船首和船尾,他則準備鑄造兩千斤甚至是更為巨大的火炮,至於數量,那也是緊最多的來,前麵排三門,後麵同樣排三門,總共六門。

總之,他要運用現有的技術,將新式福船戰艦的火力發揮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