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府鎮,軍工場。
新任參將馮文升滿臉嚴肅的坐在一個大型會議桌旁,腰杆挺得筆直。
其實,這會兒他內心是相當激動的,因為他幾個月前還隻是個把總而已,這會兒卻是連升三級成了一名參將,而且,還有幸被總督大人招過來,專門參加軍方高層的會議。
這次會議的主題是裝備的製造,十九萬大軍,需要的裝備那是海量的,而且,現在明軍的裝備與以往已經大不相同。
以往,明軍也是以冷兵器為主,間或有那麼一些熱武器;
現在,明軍卻是以熱武器為主,冷兵器隻是輔助而已。
也就是說,原來的邊鎮就算是有兵器庫存也不夠裝備這十九萬大軍,因為以往的庫存兵器都是冷兵器,而鹹寧侯仇鸞出任西北總督之後也沒有管過熱武器的製造,就算是原來四五萬人馬的裝備都不是很齊整,十九萬大軍的裝備,那更是缺的厲害。
楊聰高坐主位,淡淡的掃視了一圈手下的文臣武將,這才親切的道:“子實,宣府鎮這邊的軍工場這些年來等於是廢棄了,機床數量嚴重不足,你想想辦法,盡量充實一下。”
李春芳聞言,鄭重的問道:“恩師,弟子鬥膽問一句,恩師準備造多少火槍,又準備造多少火炮,工期大概是多長?”
他是那種辦事相當嚴謹的人,而且為人恭順謙和,很是適合辦實事,所以,楊聰破例給他請了個工部郎中,讓他專門來負責十九萬大軍的武器裝備製造。
工部郎中,正五品,已經算是朝廷大員了,雖說他是狀元郎,而且早已在翰林院學習觀政三年,本身還是正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但一出來就擔任這麼重要的職位還是很罕見的。
不過,他並未因此而洋洋得意,任何時候,他都保持著恭順謙和的態度,做事也相當的認真,這點,正是楊聰最欣賞他的地方。
這麼一個弟子,好好的培養一下,入閣為相那是綽綽有餘了。
楊聰依舊親切的道:“這次時間比較緊,因為十九萬大軍的消耗實在是太大了,我們不能拖太長的時間,所以,為師準備在十個月內將十九萬大軍初步裝備起來,不說別的,深入河套的十萬大軍必須裝備齊整。而這十萬大軍皆以熱武器為主,火槍最少要五萬把,火炮最少要五千門,另外還有戰車、炮車、轟天雷等,皆需配備齊全。至於剩下留守的九萬大軍,先湊合著用一下現有的舊裝備即可,反正他們也不用參與攻擊,光是防守的話,有現有的這些熱武器,再加上武器庫中的冷兵器足矣。“
我的天,五萬把燧發槍,五千門火炮!
這數量,簡直是個天文數字,要是換做以前,別說是十個月了,就算是十年,大明也不一定能造出來。
現在就不一樣了,因為有了效率奇高的機床,十個月內,要造出這麼多裝備也不是不可能的,隻是,這機床和人員的需求量,那也是海量的。
李春芳聞言,仔細的思索了一陣,這才小心的問道:“恩師,如此多的火槍和火炮宣府鎮就算是配備再多的機床恐怕也造不出來吧?”
楊聰毫不猶豫的點頭道:“是啊,如果光憑宣府鎮這一個軍工場是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造出這麼多裝備的,不過,如果京城和金陵那邊的軍工場也算上,應該勉強能行。這就是為師讓你出任工部郎中的原因,你要盡力協調安排,利用各處的優勢,爭取把裝備按時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