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一〇五章 聽天由命(1 / 2)

<

曆史上有很多皇帝都喜歡出巡,比如隋煬帝,這家夥為了出行方便,甚至專門修築了京杭大運河,又比如明武宗正德皇帝,那也是有事沒事到處亂竄,結果一不小心掉水裏,感染了風寒,掛了。

嘉靖比他的堂兄朱厚照能老實點,不過也沒少出宮,曆史上,他主要是去承天府祭拜自己的父母,其他地方,貌似還沒怎麼去過。

不過,這時候就不一樣了,因為有鐵路了,火龍車那速度比千裏馬還要快,就算去趟南都金陵城,那也就是幾天的事兒,方便的很。

原本,嘉靖早就想去中都鳳陽府和南都應天府轉一圈了,隻是這又是倭寇複起,又是韃子入寇,又是太子去世什麼的,他一直沒去成。

這會兒莊敬太子朱載壡的後事都辦完了,朝堂上下也日趨穩定,他終於把金陵祭祖提上了日程。

他去中都鳳陽府和南都應天府,倒不是為了遊玩,他是真想去祭祖,因為他身份比較特殊。

他,並不是正統的皇室繼承人,隻是因為明武宗正德皇帝無後,他才被人從皇室宗親裏麵挑出來,繼承了皇位,可以說,他這個皇帝,完全是憑運氣當上的,所以,他對自己的身份相當的敏感。

他之所以發動大禮議之爭,硬要給自己的父親爭個皇帝的名號,就是因為身份問題。

如果,他的父親隻是一個王爺,他這皇帝當的豈不是名不正言不順!

所以,他的父親,必須冠上皇帝的名號,哪怕滿朝文武大多反對不行。

他之所以想去中都鳳陽府和南都應天府祭祖,也是因為身份問題,他想告訴世人,他朱厚熜也是正統的皇室血脈,繼承大統,完全沒有問題。

皇帝出巡一般都會遭大臣們的反對,因為皇帝事太多,很多事情,必須他們親自點頭才行,如果當皇帝的在外麵待太久,整個國家都要陷入停滯。

明武宗正德皇帝就是個很明顯的例子,這家夥為了出去玩竟然連科舉的事都拋諸腦後,結果,正德十六年的殿試因為他不在京城而無法舉行,數百貢生足足等了一年多,直到嘉靖繼位才拿到進士功名。

像這樣的事情多的很,如果當皇帝的老出去玩,整個朝堂上下非亂套了不可。

所以,一般皇帝提出出巡的想法都會有很多大臣跳出來勸阻。

不過,嘉靖這次提出出巡的想法之後卻沒人說什麼,至於原因,有很多,大臣們都有各自的打算,不一而足。

比如嚴嵩一黨,那就是典型的馬屁一族,隻要皇上不管他們貪腐那便是英明神武,出巡什麼的,關他們屁事,嘉靖最好住外麵不要回來,這樣他們就能肆無忌憚的大貪特貪了。

比如陽明一脈,他們也看在楊聰的麵子上沒有吭氣,因為楊聰說了,皇上此次出巡也是坐火龍車去,幾天時間就能回來,根本就不會耽誤什麼事,大家就別去煩皇上了,省得皇上不高興。

至於楊聰為什麼這麼說,沒人清楚,也沒人去追根究底,畢竟,就如同他說的,皇上也就出去幾天時間而已,能耽誤什麼事呢?

嘉靖倒沒注意這反常的情況,畢竟他任性慣了,朝中敢於跟他作對的官員也被他利用各種手段給收拾的差不多了,沒人反對他出巡,他認為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