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一一四章 不講規矩(1 / 2)

<

嚴嵩和嚴世蕃這對父子被定國公徐延德和京山侯崔元狂懟了一頓,這心裏別提多生氣了,嘉靖的後事商議好之後,他們又躲進營帳裏密議起來。

嚴嵩頗有些氣餒道:“東樓,千算萬算,我們怎麼把禁軍給漏算了,楊聰有這幫公侯勳貴撐腰,景王登基繼位之事恐怕是懸了。”

嚴世蕃聞言,不由咬牙切齒道:“禁軍算個屁啊,皇上不出巡,他們就是京城的看門狗,待回京之後,便讓他們各自散了,看城門去,看那些個公侯勳貴還怎麼張狂。”

他這話說的貌似有點道理,所謂禁軍其實就是京營屯衛中挑選出來的精銳,一般情況下,他們是不會大規模集結的,隻有到了外敵入侵又或者皇帝出巡的時候他們才會集結到一起,平時,他們也就是輪流看守京城各處城門而已。

京城總共就十六個城門,平時每個城門有百來號人看守就行了,也就是說,平常的時候,京城裏的京營屯衛全加起來才一千多人。

這點人馬,的確不算什麼,問題,這會兒嚴嵩手底下連一千多號人都沒有啊。

他不由搖頭歎息道:“那又如何,平時的時候他們手底下也有一千多號人,他們硬要耍無賴,我們又能如何?”

嚴世蕃聞言,陰惻惻的道:“爹,您可別忘了,薊州巡撫楊順手底下這會兒可有一萬五千邊軍精銳,京營那些個老爺兵跟邊軍精銳根本就沒法比。”

薊州鎮的邊軍精銳?

這點,嚴嵩還真沒想過,因為邊軍精銳是用來防守邊鎮的,如果將楊順手底下的邊軍精銳全部調到京城,薊州鎮豈不是形同虛設!

再說了,這邊軍精銳也不是說調動就能調動的,需得有兵部的調令才行。

兵部尚書毛伯溫那也是傾向於楊聰的,人家能同意將薊州鎮的邊軍精銳調到京城來才怪。

想到這裏,他有些擔心道:“我們將薊州鎮的邊軍精銳調走,萬一韃子趁機來攻怎麼辦?還有,毛伯溫那老家夥也是站楊聰那邊的,他怎麼可能簽發調令?”

嚴世蕃依舊陰惻惻的道:“爹,都這個時候了,你還管什麼邊鎮啊,韃子這會兒不是被趕到西套去了嗎,他們是不大可能跑薊州鎮來撒野的。至於什麼兵部調令,去他嗎的,隻要能讓景王繼位登基,誰還敢管什麼兵部調令!”

這私自調動兵馬可是形同造反,嚴嵩依舊有些猶豫道:“這樣做,不合規矩吧?”

嚴世蕃有些瘋狂道:“爹,成王敗寇啊,都這個時候了,還講什麼規矩,如果讓裕王繼承了大統,我們就死定了。”

是啊,絕對不能讓裕王繼位登基!

嚴嵩聞言,不由咬牙道:“行,為父這就寫信給楊順,命人八百裏加急送去薊州鎮,到時候,如若文的不行,那就隻能來武的了。”

嚴世蕃見他老爹終於點頭了,不由略帶得意道:“還好這會兒楊聰不在,要是他在,估計也會想辦法調動西北邊軍精銳,這家夥可是出了名的不講規矩。嘿嘿,這次,他怕是要棋差一招了,等他回來,我們恐怕已經準備好回京了,到時候,他就算是想調動西北邊軍精銳都來不及了。”

他們都以為楊聰這會兒還蒙在鼓裏呢,豈知楊聰早已安排好了快船,這邊一旦有風吹草動,他隱藏在禁軍中的親信護衛便會趕去崇明傳遞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