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馬島和壹岐島的麵積著實不小,特別是對馬島,足有一百多裏長,三十多裏寬,像這麼大的海島,在大明沿海都屈指可數。
那麼,楊聰為什麼要把這麼大的海島讓給屬國朝鮮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他這次進攻平戶藩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搶”銀子,而不是為了開疆擴土。
如果是為了開疆擴土,這麼大的海島他自然不會放過,不過,這時候還不是大明開疆擴土的最佳時機。
大明現在是百廢待興,很多地方都需要錢,而開疆擴土同樣需要錢,很多很多的錢。
不說別的,就說這對馬島和壹岐島的防禦,如果拿下來之後大明自己派兵駐守,光是守島將士的糧餉就是筆不小的開銷,更重要的,這兩座海島上都沒有城池,沒有堡壘,甚至連軍港都沒有。
明軍要在此駐守,勢必要修築城池和堡壘,港口也要進行擴建,而這兩座海島距離大明足有一千多裏,修築城池和堡壘還不知道要耗費多少時間呢。
總之,一句話,這個時候分兵駐守像對馬島和壹岐島這樣距離大明路途遙遠的離島費時、費力,更費錢,得不償失,還不如交給屬國朝鮮去打理,反正大明是宗主國,想要將這兩座海島要回來,那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正是因為這兩座海島上既沒有城池也沒有堡壘,明軍的進攻異常的順利,俞大猷和戚景通用了不到一天時間便拿下了對馬島,然後又轉運了一天的糧草輜重和兵員,緊接著,他們又用不到半天時間便拿下了壹岐島,然後又是轉運糧草和兵員,總共不到四天時間,這兩座海島便落入楊聰手中。
接下來便是進攻鬆浦氏的老巢平戶城了,雖說前麵戰鬥就如同砍瓜切菜般簡單,楊聰也沒掉以輕心,他特意製定了詳細的進攻計劃,並決定親自赴前線督導。
第五天一早,數百艘水師戰艦便搭載著上萬步卒出發了,不到一個時辰,平戶城已然在望。
旗艦上,楊聰舉著望遠鏡緊緊的盯著前方城池的輪廓,一刻都不曾放鬆,隨著水師船隊的靠近,平戶城的影像終於慢慢變得清晰。
這平戶城規模並不大,看其大致麵積甚至還沒大明的小縣城大,其城牆貌似也不是很高,以上麵守城步卒的身高作為參考,楊聰判斷,這平戶城的城牆高度絕對不會超過一丈。
這樣的城池,對於東南軍精銳來說壓根就不值一灑,甚至,他們都不需要造攻城器械,直接用戰車便成。
步卒直接站車頂上,舉鐵盾以防箭矢攻擊,再配以火槍和火炮掩護,隻要將戰車推到城牆跟前,所有步卒“嗖”的一下便躍上去了,就連爬雲梯的時間都省了。
這樣的城池,攻起來還不簡單嗎?
楊聰正在腦海裏預想著攻城的情景呢,突然,望遠鏡中出現了一個他最不願看到的事物,他的眉頭不由一皺。
他到底看到了什麼呢?
出現在望遠鏡中的是火炮的炮口!
城牆上,有些箭垛後麵明顯露出了黑黝黝的炮口!
這鬆浦氏竟然有火炮!
哪裏來的?
一種不祥的預感浮現在楊聰的心頭,這些火炮不會是嚴嵩和趙文華當權的時候送給人家的吧?
看那炮口大小,貌似跟虎蹲炮差不多,很有可能,城牆上擺的就是明軍製式的虎蹲炮。
這下可就麻煩了,因為平戶城離港口並不遠,港口碼頭附近都在火炮的攻擊範圍之內,而這邊的港口明顯就是那種停靠漁船的小港口,大福船還沒法靠近登陸,唯有用蒼山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