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一七六章 石見銀礦(1 / 2)

毛利元就一戰殲滅陶晴賢手下主力,並擊殺大內氏當家權臣陶晴賢,威震東瀛,大內氏各國豪族紛紛歸附,風光可謂一時無二。

這個時候,他不再隱藏自己的野心,在不斷整合大內氏各國豪族勢力的同時,他還對現任家主的繼承權問題提出了質疑,因為現任家主大內義長根本就不是大內氏本家嫡係血脈,而是陶晴賢從旁支拉過來做傀儡的。

他的意思很明顯,那就是驅逐現任家主大內義長,自己再扶持個傀儡,甚至直接讓自己的大兒子毛利隆元繼承大內氏家主之位,至少,毛利隆元還是原大內氏家主大內義隆的外孫,從血統上來說,比個不知所謂的大內義長可純正多了。

想要奪取這家主之位,說易不易,說難也不難,他十分清楚,現任家主大內義長並不是這場爭奪的關鍵,關鍵是大內氏屬下各國的豪族,比如,大內義隆的姐夫吉見正賴,從血緣關係上來說,人家的兒子可比他兒子更有資格繼承大內氏的正統。

這樣的人,在大內氏屬下各國還有很多,窺探大內氏家主之位的也不止他一個,這會兒人家之所以沒有吭氣,主要是因為他還沒對家主之位下手,一旦他對家主之位下手,這些人極有可能跳出來聯合其他地方豪族一起討伐他,就如同他討伐陶晴賢一般。

當然,要想解決這個問題也很簡單,隻要不斷擴充自己的實力,從而強大到讓人絕望,就沒人敢跳出來唱反調了。

毛利元就當然清楚這一點,擊敗陶晴賢之後,他便開始不斷整合各地豪族,收編各國地方勢力了。

這個時候,他的智計又體現出來了,在他的威逼利誘之下,各國豪族很快便交出了手中的武力,不到兩個月時間,他便將自己手下人馬擴充到了三萬多,他的權威甚至超過了陶晴賢當權之時。

隨著手下人馬日漸增多,他謀奪大內氏家主之位的時機也日漸成熟,不過,這個時候,他卻遭遇到了一個相當尷尬的問題,那就是他沒錢了,或者說,他根本就無力養活手下三萬多人馬。

沒辦法,他毛利氏根本就不是什麼傳承幾十年又或者上百年的諸侯,家中資產本就有限,再加上他當初咬牙買下了一百門鐵炮,他手頭更是捉襟見肘。

這會兒,在東瀛,要想養活三萬多人馬可不容易,因為東瀛物資太匱乏了,糧食什麼的,都得從大明進購,而大明的糧食曆經幾千甚至上萬裏海路運到東瀛之後那可是相當貴的,就拿大米來說,最少也得五兩銀子一石。

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三萬多人馬,光是糧食,一個月的消耗就是十多萬兩!

而他毛利氏、吉川氏、小早川氏都不是什麼有錢的主,資產全部加起來也才幾十萬兩,也就是說,他傾盡全力也就能維持三萬多人馬幾個月的口糧。

這是個相當矛盾的問題,如果他不維持這麼多人馬,就無望奪取大內氏家主之位,什麼野望,什麼爭霸都隻是做夢而已,如果他維持這麼多人馬,銀子又不夠花,怎麼辦呢?

他想來想去,貌似唯有收複石見國,奪取石見銀礦的掌控權這一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