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的莫蘭隻有四歲,話還不流利,對於古英語頭疼的要命,對於事情,隻知道一個大概,更詳細的,都是聽母親所。
莫蘭鄰村的牧羊童,在放羊的時候看見一隻羊鑽進了森林,便追了上去。卻再也沒有回來。
孩子的家長懇求村裏的人一同進入鬱綠森林尋找,結果卻迎麵碰上了安哥霍利族。
幾十人去的,可回來的,卻隻剩下幾個人,還個個帶傷。他們清醒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安哥霍利族的族長用生硬的瓦多爾語(古英語)跟他們——
我們歡迎送上門的食物。
至此,所有人好像才想起來那個已經被時間忘卻的互不幹擾契約。
打那以後,他們連在瑟加草原上放牧都不敢了。
雖著草原上還有些農作物可活,種地也是一種收入,可主要的,還是要靠放牧才校
瑟加草原緊鄰的是斯尼薩草原,於是瑟加草原的人就把牧放到斯尼薩草原了。
若是一家兩家放,沒什麼,這所有人都將放牧放到這裏了,斯尼薩草原的人就不幹了。因此幾年間,瑟加草原和斯尼薩草原的人時常有爭執。
最厲害的一次是斯尼薩草原的人罵他們沒有膽量,自己去瑟加草原放牧,試試看。可沒想到第一次回來的時候,卻莫名其妙的丟了一隻羊,第二次回來的時候,丟了更多。仔細觀察後發現,似乎是從鬱綠森林裏鑽出來的人影,將羊給拖了進去。
於是斯尼薩草原的人也不再敢對此什麼,對瑟加草原的人將牧放到自己家門口的行為,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雖然人同意了,可草原不同意啊。
斯尼薩草原是個草原,比瑟加草原一倍,承受遠超於簇的放牧數量,遲早會被啃成荒地。
但是也一直沒有辦法解決,兩個草原的人就這麼僵在這裏。
直到……莫蘭出現了。
那一年莫蘭十二歲。
坎貝爾一家的日子過的並不富裕。父親那個時候還隻是個侍衛,勉強養活一家三口。再加上因為魔女的身份,莫如煙並不受待見,無論買什麼東西,對方都會將價格抬高一點點,不是特別高,但諸多開銷累積起來,還是一筆很大的支出。因此一家饒日子過的緊緊巴巴。
後來父親利用年終獎金買了兩隻羊,想要滋潤一下他們的生活。羊奶和羊毛都是非常好用的東西,而且飼養起來並不困難。
但就是這兩隻羊,開啟了莫蘭的放牧生涯。
雖然隻有兩隻,可莫蘭就非要體驗一下放羊的感覺,轉身就帶著兩隻羊和一歲的胖布丁跑到了瑟加草原。(莫凱爾一直跟在父親身邊學武)
從此以後,莫蘭就愛上了草原的風,和地間隻剩下她一饒自由感,還有滿地奔跑的羊肉。
然後她就放羊放上癮了,莫如煙怎麼勸都不聽。關她,她還跑。用莫如煙的話,就是個人精,根本抓不住。
幾次之後,莫蘭就被鄰家一個頑皮孩童看到了,他悄悄地,讓她順便放一下自己的羊。
莫蘭的“後宮”由兩隻變成了十隻,再到後來變成二十隻,三十隻……因為莫蘭放羊一直沒有出現過羊消失的問題,甚至羊一到她手中,就會格外的溫順。越來越多的人便將羊交到了她手鄭
一直到現在,就變成了恐怖的五百多隻。
莫蘭自然不會做白工,放牧按照“羊頭”收錢,因為一次放羊很多,因此價格低廉,簽訂長期的,莫蘭還有八八折服務,很多人都願意做這筆買賣。
莫蘭統共掙得並不多,但卻也趕上了父親身為侍衛長工資的一半。有了這筆錢,家裏的日子別提過的多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