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良婚禮結束後,顧誌遠開車帶著楊影當晚回到蘇市。
一連幾天,楊影在顧誌遠耳邊念叨著蘋果4手機,跟蘋果手機一比,她的手機就是廢銅爛鐵。
顧誌遠帶著她到商場看了三次,猶豫了兩次,在除夕那天一狠心,買了一台蘋果4手機。
為了圖個吉慶,這次是在新家過年。
正月初二,到楊家巷拜年,楊影有了炫耀的資本,一部小小的蘋果手機引得兄弟姊妹們羨慕不已。
正月初三,顧誌遠開車帶著妻子兒女和母親回漂城。
顧誌廣、顧誌良相繼回來。
正月初五,顧誌良在老家辦婚宴。
婚宴上發生了一個插曲,漂城老家有個“鬧婚”的舊俗,與其他地方不一樣的是,漂城鬧公公和媳婦,而不是鬧一對新人。
不知道從哪個年代傳下來的陋習,到了二十一世紀,卻越發變得荒腔走板,在河畔縣有了專門主持“鬧婚”的司儀,也有了配套流程。
這次顧誌良的婚宴就擺在顧家宅子裏,內內外外置了六張圓桌。
就在親友們酒酣耳熱的時候,一個親戚帶進來的司儀從桌邊站起來,大聲說道,“今天是顧半仙娶兒媳婦的日子,大家說,顧半仙的兒媳婦體不體麵?”
坐在主桌的趙惟依沒聽出司儀的話外音,特地站起來向一屋子親友點頭微笑。
司儀不懷好意地看著趙惟依,帶頭鼓掌叫道,“新娘子真體麵!”
下麵好幾個人跟著鼓掌起哄。
顧誌良對家鄉的這個陋習深惡痛絕,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但礙於這個場合,他不便發火,隻能悄悄伸手把趙惟依拉坐下來。
楊影低頭問顧誌遠,“這是要幹嘛?”
顧誌遠苦笑答道,“鬧婚”。
“不是吃完酒席鬧洞房嗎”,楊影驚訝地問。
顧誌遠搖搖頭,讓她自己看。
司儀就像變戲法一樣,慢慢從桌肚下掏出道具:一根半米長的耙犁,一個紙糊的紅色高帽子,用紅繩係著的兩隻蘋果。
顧半仙坐不住了,從座位上站起來,拱手向親友們致歉,“各位長輩,謝謝大家來參加誌良的婚禮,但小趙是大城市來的,不是本鄉人,所以鬧婚這個環節,大家看是不是省了?”
帶頭鬧的那個親戚是顧誌良一個遠方叔叔,第一個不答應,站起來跟顧半仙針鋒相對,“三哥,這可不行,我們兄弟結婚的時候,你可是鬧得最凶,這次輪到你了,不要找理由”。
顧誌良母親狠狠瞪著顧半仙,叫你鬧別人鬧得歡,現在報應了。
顧半仙歎口氣,臉上掛著無奈地笑,繼續告饒,“兄弟呐,鬧我沒問題,可小趙是外鄉人,隻怕……”
司儀心領神會,馬上問趙惟依,“新娘子,你是不是嫁到了顧家?”
趙惟依撲閃著一雙大眼睛,脆生生答道,“是啊!”
“那是不是應該入鄉隨俗呢”,司儀又問。
“嗯呐”,趙惟依俏皮地答道。
一屋子人都笑了起來,“嗯呐”就是漂城方言,趙惟依這句回答就很入鄉隨俗。
顧誌良的臉色開始難看了。
顧誌遠和顧誌廣相互看看,不能任由這個司儀再發揮下去。
顧誌廣站起來,端起酒杯敬了遠房叔叔一杯,然後說道,“四爺,我是顧家長子長孫,能不能聽我說句話?”